
缪某,女,62岁。初诊:2023年9月20日。主诉:阴道有物脱出半年。患者自诉半年前行走时觉两腿间有异物感,于医院就诊,告知“子宫脱垂”,建议配合缩肛运动,患者未坚持锻炼,异物感时有加重,时有减轻,如行走多,则症状加重,如活动少或行走后卧床休息,则可有所缓解,白带量不多,外阴偶有瘙痒,未见血迹,小便频,时有尿意,夜间明显,尿量时多时少,色淡,无腹痛,偶有腹胀,有肛门坠胀感,有腰酸,耳鸣,间歇性发作,纳一般,寐差,基本1-2小时醒一次,有膝盖及脚踝处酸痛,大便结。舌黯,苔薄白,脉沉细。13岁初潮,既往月经正常,48岁绝经。孕7顺产3,已结扎。妇科检查:外阴萎缩型,未见皮损及色素减退,阴道前壁轻度膨出,宫颈下脱至阴道口,嘱患者屏息、咳嗽时阴道前壁膨出明显,子宫及宫颈脱出未见加重,未见尿液溢出,阴道畅,极少许清亮分泌物,宫颈已萎缩,未见破损及溃疡,子宫前位,已萎缩,双附件未扪及异常。
诊断:阴挺
辨证:脾肾两虚证
治法:补肾健脾,升阳固脱
主方:大补元煎
党参30g,山药15g,熟地黄15g,杜仲15g,桑寄生15g,当归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升麻10g,黄芪20g,白术15g,山药15g,鹿角胶6g,肉苁蓉10g,酸枣仁15g,远志6g,龙眼肉10g,甘草5g。*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次温服。
二诊:2023年10月11日。服上药后觉略有上火,晨起口干口苦,有眼屎,白带量少,外阴偶有瘙痒,未见血迹,夜尿次数减少,白日如有事情,则未觉尿意明显,尿量时多时少,色淡,无腹痛,无明显腹胀,有肛门坠胀感,有腰酸,耳鸣,间歇性发作,纳一般,睡眠较前改善,每晚可熟睡4小时左右,有膝盖及脚踝处酸痛,大便结。舌黯,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去鹿角胶,龙眼肉,改升麻为5g,山茱萸为6g。*14付,水煎服,日一剂,分次温服。
三诊:2023年11月2日。服上药后未觉特殊不适,略哟腰酸,耳鸣发作次数缩短,如久走觉膝盖及脚踝处酸痛,平时未觉特殊不适,小便正常,夜尿1次/晚,寐同上次就诊状态,大便正常。舌黯,苔薄白,脉沉细。守方继续口服*21付。
解析: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疾病,虽非致命,但往往极度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常见症状包括自觉阴道膨出或感觉有东西掉出阴道以及压力性尿失禁、便秘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相关压迫性症状。本病为中医理论中的“阴挺”,又名阴菌、阴脱、茄子疾等。“阴挺”一名首见于晋代,且早在《华佗神方》一书中即对该病单独列出章节进行论述,《妇人大全》曰:“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薛立斋按:阴挺下脱,当升补元气为主。若肝脾郁结,气虚下陷,补中汤。若肝火湿热,小便赤涩,龙胆汤。经总结诊治“阴挺”的临证经验,脾肾两虚为发病之本,气虚血亏为发病之源,冲任督带失固为发病关键,提出“脾肾两虚,带脉失约,胞脉失固”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确立了“健脾补肾,固冲升提”的治疗大法,随证加减。患者为年逾八七之年的老年女性,肾气已衰,加之患者既往房劳多产损耗肾精,故肾气衰竭,无力固系冲任胞宫,带脉失约,脏腑下垂,遂致本病。治疗宜补肾益精,但需知老年妇女,各脏腑之气均衰退,应健脾强胃,促进水谷精微之气运化从而以后天之本补养全身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