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特色病案

病案十八 癥瘕—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

发布日期:2024-05-24      编辑:王萍工作室

甄某某,女,32岁,本地人氏。初诊:2022年11月22日。主诉:子宫肿块海扶术治疗后一月,要求配合中医治疗。患者因“进行性经行下腹疼痛2+年”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1、子宫肌瘤,2、子宫腺肌瘤”,患者因要求保留子宫故拟行海扶治疗,术前MRI检查完善后海扶定位顺利,遂于2021年1月行海扶治疗,检查报告提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术中见:右侧后壁浆膜下子宫肌瘤,常规步骤性病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病灶太小,距离内膜、浆膜无安全距离,未行治疗。Lmp:2022年10月26日—11月9日,量多,色黯,有较多血块,腹痛剧烈,难以耐受。月经干净后一周至该院复查妇科彩超:子宫61*50*43mm,子宫低回声结节44*38mm,内膜厚5mm,左侧卵巢30*26mm,右侧卵巢32*24mm。患者考虑虽行海扶治疗,但月经时间长、量多及腹痛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意欲进行调治,缓解症状,患者为求中医治疗转至我科门诊。现患者无明显腹痛,但觉腹胀,无明显腰酸,无法集中精力,疲乏困顿,无烦躁,无胸闷气促,食欲可,寐安,二便尚正常。舌偏暗,苔白,脉弦细涩。既往因“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具体不详)。自诉曾服用“地诺孕素片”,因胃肠道反应过大,无法用药故而自行停药。无其他手术及药物过敏史。孕2产1存1,无生育要求。

诊断:癥瘕

辨证:气虚血瘀证

治法:健脾理气,消癥散结

主方:黄芪15g,党参15g,桂枝10g,茯苓15g,当归15g,牡丹皮10g,桃仁10g,赤芍10g,柴胡6g,枳壳10,陈皮6g,荔枝核10g,白芍20g,鸡内金10g,甘草5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次温服。

二诊:2022年12月10日。Lmp:12月4日至今未净,起初量多,色暗,较多血块,第1、2天下腹疼痛,但较前明显好转,可耐受,伴胸胀。月经周期第7天,量已转少接近干净,偶有口苦,无口干,易疲劳,精神状态较前好转,纳寐可,二便正常。舌偏暗,苔白,脉弦细涩。复查妇科彩超:子宫50*42*54mm,子宫低回声结节39*40*41mm,内膜厚3.4mm,左侧卵巢25*18mm,右侧卵巢24*16mm。辨证及治法同前,守前方*21付。

三诊:2023年1月1,Lmp:2022年12月4日,9天完全干净,总量较既往减少约1/2,色暗,有血块,有痛经,但可耐受,未服用止痛药物。现稍有疲倦乏力感,精神可集中,无烦躁,无胸闷气促,食欲可,寐安,二便尚正常。舌偏暗,苔白,脉弦细涩。辨证及治法同前。守前方*21付。月经来潮停药,月经第5天可再次开始服药。

解析:患者“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已确诊并行针对性治疗,部分症状如月经量多、痛经症状未见改善,患者因此而就诊,虽为有形之标实,但究其根本仍为气血失调,脏腑失调,故治疗以调整肝、脾之功能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药物,本病处方以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加味而成,桂枝茯苓丸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由桂枝、当归、丹皮、桃仁、茯苓组成,原文载“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最初用于治疗因包块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后人引申采用“异病同治法”,认为凡妇人经、胎、产之疾属瘀血阻滞胞宫而致下腹结块性疾病,皆可用本方祛瘀消癥,故临床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四逆散则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原文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原方有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和肝脾、通达郁阳之功。此两方合用,调理肝脾,活血消癥,再加党参、黄芪补益气血,加用赤芍、陈皮、荔枝核、鸡内金,以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活血散结,以达到临床治疗之目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