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某,26岁,已婚,2020年3月14日初诊。主诉:反复下腹疼痛半年。既往月经规则,12岁初潮,5/30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2020年2月27日。半年前人流后出现下腹疼痛,同房后或劳累加剧,腰骶酸痛,伴白带量多,色黄,曾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迁延难愈。现下腹疼痛,伴腰骶酸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臭味,口干,神疲,睡眠欠佳,纳差,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盆腔B超提示子宫直肠窝积液22mm。
辨证:湿热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佐以益气健脾
主方:
当归10g,土茯苓10g, 白术15g, 泽泻10g, 土鳖虫6g, 香附10g, 地龙10g, 透骨草15g,路路通10g,鸡内金10g,党参15g,石见穿10g,白花蛇舌草15g,虎杖10g,牡丹皮10,王不留行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将红藤30g,败酱草30g,虎杖30g,土茯苓30g,败酱草30g,厚朴12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浓煎100ml,保留至少3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及中药外敷(将千年健6g,白芷6g,皂角刺6g,川椒6g,红花6g,羌活6g,独活6g,血竭6g,乳香12g,没药12g,当归12g,川断12g,桑寄生12g,五加皮12g,艾叶250g,透骨草150g装入布袋内,表面喷水少许放锅蒸30分钟取出,置患者腹部进行湿热敷,每次敷30分钟左右,治疗中可用热水袋维持温度,每次月经干净后开始敷,每日1次,1剂药可连用5天,10天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二诊:2020年4月19日
症状明显减轻。以后每次复诊,基本授原方,连服2个月,症状消失,继续治疗1个月,病情痊愈,随诊未见复发。
解析:慢性盆腔炎存在组织破坏、粘连、增生、瘢痕形成的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热、瘀、寒、虚五个方面。湿热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主要是湿热毒邪残留于冲任、胞宫,与气血搏结,聚结成瘀,故以血瘀为关键,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程较长,病情缠绵,表现为虚实夹杂证。
指导老师按语:
慢性盆腔炎病程日久,正气渐亏,易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则内湿中生,临床多为本虚标实证,即以脾胃虚弱为本,湿阻气机为标,通过内外合治,直达病所,无毒副作用,缩短疗程,使病情痊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贺冰,指导老师: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