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上品,始名茺蔚,因其擅治妇人之病,故以益母草称之。

益母草有个美丽且感人的传说故事:
相传,一个叫茺蔚的小孩,其母亲生他后恶露不尽,经年未愈,身体每况愈下。小茺蔚懂事后,便独自踏上为母亲寻医问药之路。一天,他借宿庙中,老和尚与其交谈之际,念其孝心,就送他四句诗,让他去找一种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黄麻,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棱黑子叶似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小茺蔚沿河泽流域寻觅,寻得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小淡紫色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植物。母亲服用后病痊愈了。由于这种草是茺蔚为医治母亲的病而找到的,且又有益于妇女,人们就把它取名为“益母草”,而它的种子则被叫作“茺蔚子”。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表面呈灰绿色或黄绿色,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处,以全草入药。

益母草的主要功效为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
2. 捣汁服,主浮肿,下水,消恶毒丁肿、乳痈丹游等毒,并敷之。又服汁,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滴汁入耳中,主聤耳。捣敷蛇虺毒。
4. 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运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
益母草膏作为常见的OTC类药品,就是用益母草一味药材煎膏,主要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经水量少之症。
日常生活中,益母草也可以做成美味的药膳:
【材料】干益母草15g或鲜益母草30g,当归10g,鸡蛋2枚。
【做法】鸡蛋煮熟去壳,备用;益母草、当归加水煎煮,水沸后放入鸡蛋,小火煎煮20分钟,即可食蛋喝汤。
【功效】适用于血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材料】益母草10g,红枣20g,生姜3片,红糖适量。
【做法】将益母草、红枣、生姜洗去外表面灰土,生姜切片,三味药加适量饮用水(以超过药材2—3cm为宜)浸泡15分钟,大火煮沸,改小火煮20分钟,过滤,所得药汁加入适量红糖,即可服用(药渣中生姜、红枣可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凝型痛经或月经后期者。
《本草正》提及:“益母草虽善调女性胎产诸证,惟有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为宜。”
1. 益母草其性微寒,不可长期服用,否则伤及脾胃,引起胃部不适。
2. 取益母草滑利之性以活血,其未有补益之效。症状改善,立即停用。
3. 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4. 孕妇慎用。其有兴奋子宫作用,能收缩子宫,可能会导致流产。
5. 不可超剂量服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