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针灸中风科 任珍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是他墓碑上的铭文,也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它的大意是“有时能够治愈,一般能够减缓病痛,永远都能够给以慰藉。”这句话也是西方医学人文关怀领域的一句名言,强调医护人员在人文关怀上矢志不渝的努力。
在佩鲁贾医院的许多地方,都悬挂着这句话,而且意大利的医师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接诊病人、查看病人的时候总是那么热情、那么耐心。
初到意大利佩鲁贾医院时,我总是在问我的导师Sarchielli, “如果这个病人症状没缓解怎么办?”“如果住院治疗后仍有一些症状不缓解,患者不满意,不肯出院怎么办?”“如果这个病控制不佳,再次发作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在国内时就一直使我困惑的。Professor Sarchielli 总是会很热情地告诉我:“我们会很好的沟通,告诉他这个病的发展预后情况,以及目前医疗所能做到的程度,基本上他们都能理解并配合治疗的。我的很多病人都会跟我很久,就像我的门诊以头痛居多,而头痛有许多的发作原因和很多影响疗效的因素,那么他们也能很好的配合我做头痛量表及记头痛日记,他们都能理解治病是需要过程的。”
我进修所在的神经内科,有21张床,12位医生,15位护士(不包括轮转和实习的学生),每天上午从8:30开始查房,分两组教授查房,一直到11左右才能查完,两个半小时看约10个病人。也就是说,平均下来的话,医护人员与每个病人都有15分钟左右的沟通时间(这只是日常的查房,如果碰到疑难病例,是另外有专门的时间讨论的)。门诊从下午2点到7点,5个小时约20个病人,每个病人的接诊时间也有15分钟。所以,佩鲁贾医院的医生确实有时间关怀和安慰患者。
“治愈”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人。因此患者不要盲目相信医生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给人以“帮助”,是医学经常性的行为,也是医学繁重的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治愈”。技术之外,医生需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安慰”,正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决不能敷衍了事。
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如果将医学的人文性剥离,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现在在国内,许多医闹事件背后都似乎在一味地批评医生的冷漠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无知冲动。那么当真是我们的医师与病人及其家属的素质都差吗?不尽然。多给点时间,给我们医生,也给我们的病患,让我们找回共同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