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六届换届选举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院骨伤科老教授、主任医师孙达武从全国5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医骨伤名师”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医药学术发展成就奖”。
2015年,已是孙老走上医学道路的第66个年头。早就听闻孙达武教授是湖南省中医骨伤科领域的著名学科带头人,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誉满潇湘,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他们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金秋时节,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身怀绝技”的“中医骨伤名师”,并被他传奇且感人至深的经历深深打动。
家学渊源:勤求博采经霜犹茂
1933年,孙达武出生于湘北石门县的一个山村,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郎中,家里开了一间药铺。由于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孙达武对于从医逐渐有了笃定的向往。16岁那年,他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医术。
“当时家里穷,没钱买书,只有去借,借来后就整本整本地抄”,孙老家里如今还藏着30多本医学著作和文献的手抄本。父亲的悉心教导,加上自己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他的医术日益精进。然而,两年后,父母亲相继离世,孙达武与妹妹相依为命,备尝人间冷暖。
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生活上的困顿,心灵上的重压都未曾让年轻的孙达武放弃从医的梦想。1955年,22岁的孙达武拿到了石门县政府颁发的医师诊所临时开业执照,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1958年,他考入长沙的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中医院骨伤科,师从被湖南省老省长程潜誉为“今之华佗”的著名骨伤科名医张紫赓,长达10年的临床从师生涯由此启程,也打开了孙达武医学生涯的另一道大门。
十年弹指一挥间,孙达武尽得真传。师父张紫赓先生传授正骨秘诀“先识骨骼辨体形,察形摸骨认得清;临证整复施以法,手随心转接骨灵。”为了掌握师父传授的绝技,他整日苦练手上功夫,有时候累得吃饭时双手端碗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把饭碗放在桌子上,趴着用勺子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终于练就“手随心转”的神奇功夫。
回顾往昔,文革期间,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因软组织挫伤和骨折前来求医的病人络绎不绝。经常同一天中,造反派、保守派等几个不同政治派别的人来找他看病,孙达武都一视同仁地对待,全心全意救死扶伤,在他的眼里,这些人都是必须竭尽全力救治的病人。那段时间,他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却也异常充实。
孙达武是张紫赓最得意的门生,时至今日,仍牢记恩师教诲。他总结师父理论为四点“功能为首、时间为金、肿痛为警,从瘀论治”,并进行继承发扬。中医治骨伤,主要靠手法,其次靠药物。孙老说,真正掌握这手法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揣摩和经验积累,方能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成为一代名医,与孙达武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买书、读书、教书、写书,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数十万字的著作和论文,记载着他从医的宝贵经验。在学术上,他既精通传统医学,遵循古训,又不断学习现代医学,追求创新,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大医精诚:仁心正骨手到痛除
孙老强调,治疗骨伤疾病时,医生应把握一条准则——非手术的正骨疗法先行,其次再考虑手术治疗。“能不开刀尽量不开刀。”他说,中医正骨手法主要是用拔伸、捺正、捏挤、按摩等方法来治伤,加以小夹板固定,手法以“稳、准、轻、快”见长,患者不开刀、痛苦小、恢复快、花费少。
湖南省公安厅一位患者因车祸造成右肱骨粉碎性骨折,肱骨干碎成8大片。医生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不同意见。当时患者来征求孙教授的意见,孙教授通过全面检查后,认为不宜手术治疗。他采用手法正骨、四合一夹板固定,配合练功,2个月后成功治愈,患者感激不尽。
曾有一位来自海南的少年病患,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多家医院诊治要用石膏固定并待创口愈合后开刀。孙老接诊之后,先将关节复位,夹板开窗以利换药再进行矫形外固定,一个月后即可撑拐下地负重行走,使患者免受了开刀之苦。
就在今年春天,一个4岁的小女孩肘关节骨折,在省儿童医院、湘雅等医院就诊时,医生都说必须手术治疗。小女孩害怕手术,她的父母也不想让这么小的孩子开刀,因而又辗转前来找到孙老,这时距离小女孩受伤已有半月。尽管通过检查发现,女孩已经错过最佳“手法复位”期,孙老仍然决定一试。随后,他采用手法正骨、四合一夹板固定,不出几日,小姑娘就活蹦乱跳地康复出院了。
助手李医生曾和孙老一同实施过手法复位,他在业务日记中这样写道:病人当时摔断右手,疼痛不已,只见孙老用双手虎口扣住其右手背侧大小鱼际部,自己牵拉前臂中段做对抗牵引,待骨折端顺势牵开后,孙老用端提、屈曲腕关节手法,只听“咔嚓”两声,骨折迅速复位,一气呵成,病人当即疼痛大减。
孙老视医德医风为生命,把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现在,每个星期周一到周五,孙老上午坐诊,他每天看的病人数都超过了限定的专家号数量。除了远道而来的省内外人士,许多国外的华侨华人也慕名而至。“有时候忙起来,只得请夫人中午送饭过来。”孙老说。
“人生天地当有为,不为良相为良医”。孙老行医胆大心细,经他救治好的疑难骨病患者难以胜数。他还千方百计为贫困患者减轻费用负担。有些门诊病人少了一点钱,请他更改处方上的药量时,他就给垫上;他曾收集一些旧拐杖,放在门诊为病人提供方便。他平均每年看门诊达5000多人次,为病人倾注了满腔心血。
多年来,病人送给孙老的锦旗已有上百面之多,上书“华佗再世”或“今之华佗”、“妙手回春”等,感谢信更是不计其数。孙老欣慰地表示,这是病人对自己医术及医德的肯定。面对荣誉和掌声,他淡然处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更因为我是一名医生。”
传承之志:倾囊相授桃李芳菲
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孙老总是倾囊相授。他特别强调医术与医德并重,并以“智圆行方,胆大心细”的格言要求弟子,教导他们要做到知识广博周备,行事方正不苟,还要能够体恤病人的疾苦。“遇到困难时,连正常人都会十分着急,何况是身体上有病痛的人呢?”
谈及孙老,他的弟子、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周昭辉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学生前来请教问题,孙老不但有求必应,不吝赐教,对于有些把握不准的问题,他回去还会查找相关资料,第二天继续找我们一起探讨、交流,从不摆出‘一代名师’的架子。他是人人尊敬的教授,更是慈祥可亲的长者。”
孙老的心目中,来看病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周昭辉说,在医患关系非常敏感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医生是个“名利双收”的职业,然而,孙老从医数十载,却一直是医院有名的“贫困户”。因为他从不忍心拒绝那些慕名前来,却无钱支付医药费的病人。他无数次主动帮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被许多患者称为“救命恩人”,在业内享有“活着的白求恩”的美誉。
医院骨伤科主任、关节外科主任王勇说,孙老可谓“医者父母心”的典范,他非常替患者着想,秉承中医传统,尽量不开大处方和做复杂的检查,为患者节约费用和时间成本。患者前来问诊,他总是耐心沟通,解疑答惑,同时特别注重开解病人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数十年来,医院从无一例关于孙老的投诉。
中医药是一门经验医学,传统的“师带徒”方式是能最快令人参透个中“门道”的方式。孙老培养的弟子谭兴无、孙绍裘、王勇、吴官保、周昭辉、孙绍卫分别是全国第二、三批学术继承人;董克芳、谢义松,是全国第五批学术继承人。他要求每一位弟子都认真学习《医史》中记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李杲一生高贵品行的《东垣老人传》,希望弟子们将“医道”代代相传下去。
他着力培养新人,曾把自己的两大课题——塑形夹板矫形固定治疗踝部骨折、活血化瘀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让给两位年轻医生做,千方百计让后生冒尖。他多次对学生说“只要我的肩膀能把你们顶上去,我愿做人梯。”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湖南中医学院每届学生他几乎都教过。不管谁向他请教,他都乐于传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教学中,学校离医院较远,他不辞辛劳。经常是白天看门诊,晚上备课至深夜,学生们无不由衷敬佩。
现在,孙老坐诊时,仍常有学生侍诊抄方。“我要把60余年的临床心得毫不保留地传下去,不过,捧我接力棒者,需做‘传道医’,不做‘觅钱医’。”寥寥数语,一代名师对中医正骨发展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如今,他不但后继有人,桃李遍天下,把三个儿子也先后送上了从医之路。
养生有道,保健真言福泽世人
孙达武教授的办公室摆着好多盆绿色植物,墙上挂着人体骨骼示意图,他边看病还边指着挂图讲解着。据说,这些都构成了他独特的办公室文化。整个访问过程,孙老一直乐呵呵地笑着。
问及孙老有何养生之道,他哈哈一笑说,有16个字吧。首先,精神乐观。他说,生命在于平衡,养生先养心,凡事要想得开,如果情志波动过于剧烈,则易引起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现在一些年轻人动不动就自杀、跳楼,不行!哪有那么严重的事情呢。”
其次是兴趣广泛。孙老每天都看书读报,经常逛花木市场,欣赏各种花卉草木,调养心性,遇到特别喜爱的就买回来栽种。他还喜欢收藏各种物品,颐养性情。巧费心思,将平淡的生活演绎得趣味盎然,也是孙老年逾八旬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秘笈之一。
再就是生活规律,适当锻炼。孙老每天6:30起床,晚上10:00睡觉,中午午休一会儿。他崇尚古人“天人相应”的养生方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从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自然规律。孙老说,他不刻意做锻炼,而是将锻炼寓于工作和生活中。他上班在四楼,一直坚持不坐电梯。家住三楼,也是爬楼梯。孙老强调保持健康要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肩腰腿痛”的威胁和侵袭,孙老说,很多骨科疾病,都是防胜于治。像关节炎、肩周炎要让关节免受风寒,注意锻炼,有空多按摩,就可避免发作或少发作。椎间盘突出则要防止腰腿受凉,过度劳累。腰椎病患者在拎东西时、宁可屈膝也别弯腰,任何时候尽量保持腰部挺直以相对减压。
作为骨科专家,孙老还提醒大家,骨伤疾病秋冬好发,要治养结合,尤其注意锻炼要适可而止。比如,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不要进行足球、篮球等肢体对抗性运动,锻炼循序渐进,开始以慢行为主,康复后选择行走、游泳、羽毛球、乒乓球都比较好。颈椎病患者可以多练习米字操,选择放风筝、打网球等抬头多的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