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专题

精诚之术 无疆之德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1

欧阳恒——以生命演绎国医之


何以为医?欧阳恒以观之。

他是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遍身光环,堪称中医皮肤科专业领域翘楚,盛名远播,访者无数。

当铅华洗尽,身卧病榻,如再相问,七旬已逾的欧阳恒只告诉你,他是一名中医,是行医五十载,解人疾苦,诲人不倦的一名传统国医的传承者,是一名弘扬与振兴中医事业,未尝丝毫懈怠的苦行僧。医者行医,如是而已。

五十载风雨不易,欧阳恒谨以毕生修行,演绎国医之魂。在浩瀚医海之中,翻看欧阳恒一生医事,堪为行业导师,足称医学典范。

病榻之上,忧他人疾患,此谓医德

欧阳恒近来频频见诸报端,与一张照片有关。照片中,欧阳恒面戴氧气罩,神情消弱,却仍为来访病人翻写病历。

照片一入网络,迅速于媒体间飞传。一时间,湖南省内各大媒体都大篇幅报道欧老事迹,国内各大知名网站在内的几十家网站也纷纷进行转载。

然而带病救人,岂是一张照片可以尽述?

2009年,欧阳恒身染肺气肿,入院修养,而来访者不断,远至北京、哈尔滨,甚至国外。

患者家属回忆:“当天上午他还咳了血,已离不开呼吸机,却还是头戴氧气罩为我的孩子看病。我看着他轻轻拍着孩子的头,辛苦的吐出几个字:‘不用担心,会好的’,我的眼泪不知觉便流了下来。”

此时,距离照片刊出,早在4年之前。

2011,欧阳恒再次入院,病势渐沉。此时其早已声名远扬,慕名而来的患者让欧阳恒的朋友家人头疼不已。他却每每躬亲问诊,未尝拒绝。

家人说:“他根本不忍心让病人空跑,只会稍微坐着休息、调适一下,就坐下来为病人把脉、写病历。”

学生说:“前年清明节,欧老的身体就响起了警钟。他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躺在重症监护室里,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呼吸机,难言心中感受。可他刚出院不久,大家又在办公室看到了他的身影。”

此时,距离报道见报,已是两年之久。

回顾欧阳恒一生,医德贯穿始终。

年轻时,他不畏疑难,不惧名声损益,每有杂症,必迎难而上,精心辨治。

年老后,望闻问切亦从未少,每遇求诊,必一丝不苟,殚精竭虑。

他每天总是提前半个小时以上来到医院,诊室外常常挤满慕名而来的患者,每次都有挂不上号的,加班加点,他总把病看完。

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病榻之上,忧他人疾患,晚年如此,平生如是。何谓医德,以欧阳恒从医五十载观之可得。

半世耕耘,臻国医精邃,此谓医道

盛名之下,是半世耕耘。欧阳恒为人称颂,非一日之功,更非借媒体网络之势。

欧阳恒196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本科,是老牌正规大学生。

其时,全国中医院校尚未有统一教材,“四大经典”及相关教科书均为油印装订,零星发散的手抄油印册子,带有浓烈的油墨味。

咬文嚼字之中,欧阳恒从无怠慢,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涉及《疡科心得集》、《外科正宗》等外科典籍,博览群书,博中有专。

他常言:“为医者,先当为学,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中医经典乃中医之精华,不可不深思慎读。”

学习三个月,又临床见习三个月,边学习理论,边临床实践,经过6年系统学习,欧阳恒回到了湖南,踌躇满志地开始了临床工作。

十余年间,欧阳恒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历经锤炼,终于颇有所成。

其时,他已精通中医经典,谙熟中医外科各家学说及流派的学术思想,实践中精于辩证,理法方药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善于解决疑难危重杂症、急症。经欧阳恒之手,治愈者不可胜数,来访者络绎不绝。

然而,中医博大精深,学成非一日之功。其后数十年,欧阳恒沉心苦研,终在脓疱型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癌等皮肤疑难杂症中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其疗效显著,在国内享有盛誉。

耗半世之功,穷毕生之力,终臻至国医精邃。若以医道问之,欧阳恒医海求知五十载观之可得。

桃李成荫,传毕生所学,此谓医师

功成名就,乃可谓医师?欧阳恒说,尚不足以称道。

虽然已经退休四年,皮肤科科室的墙壁上依然挂着欧阳恒的照片。他像标杆一般督促后人前行。

已是皮肤科副主任的向丽萍自己就是欧阳恒的学生。她说现在湖南省中医院整个皮肤科的医生都曾经是欧阳恒的学生。她介绍:“欧老一直都在带学生,其中研究生博士不少。欧老的学生遍布全国,现多为中医皮肤界的领军人。”

对于向丽萍(欧阳恒的学生)而言,欧阳恒并不仅仅是一个老前辈,他就像是自己家一位慈祥的长者,总是在自己最迷茫的时候,给自己信心和指引。“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欧老在我第一天来上班时跟我说:‘只要你认认真真,总会有收获,首先要自己努力,别人才会来帮助你。’”

他恪守言传身教的授业思想,坚持不懈地带教学生,答难释疑,不厌其烦,临床点拨,传授秘验。为了使自己毕生治疗经验能够传承下去,他将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治疗心得、经验秘方毫无保留地让弟子们传抄,引导他们传承中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倾囊相授,无爱毕生所学,孜孜传教,终育桃李成荫。良师之名,欧阳恒教书授技数十年观之可得。

心无旁骛,寄一生赤诚,终成大医

大医精诚,从一而终。回顾欧阳恒一生,无限感慨者,无外乎“从一而终”四字,成其功名者,亦无外乎“从一而终”四字。

1939年10月,欧阳恒生于湖南安仁县排山乡一个贫困家庭,兄妹5人,排行老大,生活困苦。童年历经磨砺,立志奋发,7岁母亲病重离世,至此立誓从医。

此后小学、初中,欧阳恒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帮父务农,学习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保送到湖南省耒阳市读高中。耒阳市距安仁县几十里路,由于交通不便,步行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风雨阴晴,酷暑寒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脚上磨出了血泡、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辛苦如此,只因欧阳恒心中一个信念——“读书求学,日后行医”。

高中三年名列前茅,报考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利录取,在亲戚们的接济和帮助下,凑足了20元的学费,步入了杏林之门。

其后数十年,欧阳恒跪拜名师,遍访名家,未尝一日懈怠。

他常说:“一旦选择了学医这一治病救人的职业,便要一生笃志立行,自强不息。要学好中医,必须专心致志,更要有献身精神,要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行医的座右铭”。

在随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中医保健、治病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极不匹配。中医大夫一天诊疗病人约40~50人次,其总体收入还不值西医大夫手术刀下一切口。因此,低廉的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队伍相对的稳定性。部分中医药人员拼命往西医那边靠,或明或暗或改行跳槽。

欧阳恒却摇摇头,说,学习中医,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操守,不能因为利益的驱动而放弃。于是,他从不量钱开药,完全根据病情的需要用药,强调以最少的钱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医学术渊源流长,时势传承不可息止,继承创新以以至发扬光大,要一代强过一代。社会分工的不同,人民需要铁杆中医,方能独显特色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欧阳恒毕生的信仰,也是其成就自身医学地位的根由。

从医五十载,惟中医外无他业,无他求。如此心无旁骛,欧阳恒赤诚一生,精诚大医之誉观之可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