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专题

特色疗法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1
一、醒神启闭针刺
   (一)适用症:中风后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的患者。
   (二)针法:取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四神聪、合谷、内关、手三里、尺泽、下极泉、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委中、血海等穴,每日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插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直刺进针提插泻法以患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和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为平补平泻。

   二、祛风化痰针刺
   (一)适用症:假性球麻痹风痰型。
   (二)针法:取风池(双)、完骨(双)、廉泉、丰隆(双)等穴,从双侧风池、完骨均以针尖朝喉结的方向(朝前下45度角)刺入,进针深度1.5寸以内, 得气后捻转运针;廉泉穴以针尖朝舌根方向进针,深1.5寸, 得气后提插捻转运针;丰隆穴直刺2寸, 得气后提插捻转运针,然后出针,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三、温针灸
   (一)适用症: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泻等。
   (二)做法: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四、拔罐与刺络拔罐
   (一)适用症:热症、实症、实寒症、瘀血症及某些皮肤病等,如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哮喘,以及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此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显著。
   (二)做法:刺络拔罐疗法是运用皮肤针或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渗血,或挑刺皮下血络或纤维数根,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是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

    五、穴位注射
   (一)适用症:治疗眩晕、头痛、中风、面瘫、腰腿痛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做法:本科常用天麻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麝香注射液、红花素注射液、正清风痛灵注射液等进行穴位注射。

六、耳穴贴压
   (一)适用症:失眠、高血压病、慢性痛证等。
   (二)做法:主穴取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胆。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

    七、微创穿刺引流术
   (一)适用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符合以下条件(1)脑叶出血≥30ml;(2)基底节区出血≥30ml;(3)丘脑出血≥10ml;(4)小脑出血≥10ml;(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暂不在内。
   (二)手术时机: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早期:发病48小时内;延期:发病48小时以后。自发性脑出血如果病情趋于稳定,建议手术在发病6小时后进行。条件允许或病情进展的,可进行超早期手术。如果病情快速进展,复查CT血肿明显增大,有发展成脑疝趋势或已经脑疝者,应立即手术。

    八、中风康复疗法
   (一)适用症:凡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和脑外伤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动能力受限患者,病情稳定且48小时内无进展者。
   (二)做法:用减重步态训练器、言语吞咽障碍诊治仪、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训练用阶梯、Bobath球、助行器、踏步器、功率车、PT床、多功能网架床、电动起立床、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平行杠、姿势矫正镜等康复训练器材训练。

    九、煎服中药汤剂
    根据综合辩证分析,我们将中风病分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和风痰上扰、阻滞经络等7种病型,分别给予天麻钩藤饮、解语丹等方加减煎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十、中药熏洗
    针对中风患者肢体麻木或关节疼痛等状况,我们分别给予熏洗Ⅰ—Ⅲ号方煎汤熏洗患肢,每日一剂,熏洗2—3次,每次20—30分钟。

上一篇:善治病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