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国士
张公祠,乃纪念医圣张仲景之祠也,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据《长沙县志·卷十四》记载,其建祠目的是:“祀汉太守张机,字仲景。汉时长沙大疫,治法杂出,作《伤寒论》、《金匮方》行世,全活无数。祭法曰:有功德于民者祀之,此之谓也。”
嘉庆二年(1797年),因祠宇倾圮而重修,并委僧人看守,后因年久失修,祠宇渐至破旧不堪。1944年,日军侵占长沙,祠宇被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时的长沙市政府进行土地登记,长沙国医公会及时据史实申请登记,得到了张公祠土地权状。1946年,由中医药界倡议,在张公祠原址修建仲景堂,不久,在此重建湖南省立中医院,即湖南省中医院前身。
张仲景关心人民疾苦,不顾忌封建官场戒律,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坐在太守堂上、敞开衙门,为百姓治病,活人甚众。他是我国历史上坐堂行医第一人,著《伤寒杂病论》传世,成为中医辨证论治创始人。张仲景曾在《伤寒论·自序》中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由张公祠到仲景堂,再由仲景堂到湖南省中医院,沦桑巨变,时代向前不断推进。张公祠建祠277周年之际,湖南省中医院建院76周年,26层综合大搂即将动工兴建,我们满怀豪情,迎接这三喜临门,全力以赴,为传承中医药文化而努力奋斗!特撰七言十二句以抒怀,其诗曰:
仲景医名惊环宇,古今中华第一人;
勤求古训充卷内,博采众方录篇中;
所著医经传后世,坐堂应诊留芳名;
拯救横夭为己任,咸登寿域寄深情;
试问传人何处有?中医院内数不清!
继往开来添花锦,光彩夺目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