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主要是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或确诊的客观依据,并为疾病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变化依据,能为其提供肉眼所不及的疾病变化情况,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助手。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中医医生这点尤为明显。仅凭“望闻问切”就解决临床问题,这不但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由于人体的复杂性,还有许多凝难杂症尚未弄清,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活饮食习惯和环境的变化,使一些疾病也跟着发生变化。单凭自己的经验看病,风险很大,漏诊误诊造成病人痛苦不说,特别是在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时代,更需要科学的系统的检查数据作证,否则“打官司”必输无疑。
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任何组织、器官的病变,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别的组织和器官,而血液是在人体全身血管流动的液体,任何部位的疾病变化,又或多或少都会在血液中有所反应。而尿液又是由血液滤过生成,因而血液和尿液的检验无论是反映全身还是局部疾病变化都很重要。正是因为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检验医学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些整体与局部的科学数据,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检验项目,更应该是我们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但我们有许多医生却对此不重视,在十几年的检验工作中,我就见到过许多因不重视常规检验而造成的漏诊、误诊,下面略举二例,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一女性患者,年龄40左右,常略感胃部不适,偶痛伴呕吐,月经正常,医生凭患者自述及经验判断为胃病。患者服药后,未见好转,症状依然后多次就诊,一直诊断为胃病,用药不见效果,反复半年有余,症状还有加重。经朋友介绍,本人给他做血、尿常规检查,尿蛋白3+,再做肾功能,BUN、Cr显著升高,慢性肾炎无凝了,其“胃病”即由肾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因为医生未给她申请尿常规化验(许多医生凭经验认为“胃病”跟尿常规无关),所以造成误诊,又由于延误了治疗时间,该患者后很快发展为尿毒症,经换肾才保住生命。
一男性患者,41岁,体胖,4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后又反复腹痛,多次就诊,未明原因。B超显示只有轻度脂肪肝,胰腺正常,血尿淀粉酶均正常,透视照片也无异样,医生凝其为慢性胰腺炎。但B超、化验结果都不支持。某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腹痛到我院就诊,B超,淀粉酶结果同前,心肌酶正常,WBC:12×109/L,血标本为乳糜血4+。询问患者并未吃夜宵,加做血脂:TC 11.8mmol/L TG 27.4mmol/L。经查阅文献,凝其为高脂血症引起的腹痛,并将该判断反馈给医生。后该患者经降脂,控制饮食,腹痛从未再发。高脂血症引起的腹痛不多见,但该患者体型肥胖,脂肪肝未引起医生重视,未做血脂检查,造成多次漏诊。
临床上还有许多这样因为医生的疏忽,简单常用的检验项目不做而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还有的则是医生本人对检验项目应用不熟悉,对检验结果所反应的临床意义搞不清,这都是因对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不重视造成的,只有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学习,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多加强沟通,互相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医学水平,于己、于人、于院都有利,振兴医院,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