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胡响当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肛肠四科主任
肛瘘的全名为肛门直肠瘘,是因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直肠或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者亦不少见,主要见于男孩,女孩少见,男女孩比例为5:1。
中医认为肛瘘由多食肥甘、辛辣、饮酒等产生湿热,湿热下注肛门,气血运行不畅,成痈成脓,溃破后遗留而成。现代医学认为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病变,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由于自行溃破或认为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萎缩而形成肛门内外相通的瘘管。瘘管时间越长有可能变复杂,主要是由于外口会暂时闭合,当再次感染后,可能从瘘管的附近产生新的之管,形成复杂性肛瘘。
肛瘘的临床表现以肛门硬结、局部反复溃破流脓、疼痛、潮湿、瘙痒为主。一般无全身症状,复杂或迁延日久 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肛瘘难治,首先难在诊断上。术前只有准确定位瘘管的位置,内口的位置,才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内口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找和顺瘘管找。只有少数病例能直接找到。肛门指诊时可以在肛内齿线处触及到硬节或凹陷,或按压瘘管时有脓液流出。而大部分病例的内口很隐蔽,或是闭合的,这就需要先找瘘管或外口,然后再顺藤摸瓜。诊断肛瘘的传统检查方法包括专科检查、探针检查、亚甲蓝试验、瘘道造影、电子肠镜检查等,这些方法对瘘管通畅、分支少的肛瘘有一定作用,而对肛管内部结构及肠黏膜下病变等的诊断作用有限。近年来,三维直肠彩超、MRI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直肠彩超及MRI能显示肛瘘内口、瘘管走行全貌、与肛周括约肌的关系及手术可能涉及的括约肌范围,已成为诊断肛瘘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瘘管,各有适应范围,有时一种方法就能找到,有时需要几种共同配合,并且这些物理检查都只能提供参考,因为最后都必须手能摸到病灶才能手术。
肛瘘不能自愈,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是手术,在临床上主张肛瘘已经确诊,越早手术越好,延误治疗不仅有可能会使肛瘘越来越复杂,而且肛瘘迁延日久还有可能发生癌变的可能。目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较多,但至今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肛瘘的治疗,因而其治疗根据是外科医师的经验和判断。肛瘘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彻底切除感染灶和上皮化的瘘管的同时,尽量减少肛门功能损伤。
肛瘘在临床上有“难治”、“复发率高”的特点,有的需多次手术治疗,患上肛瘘常常令患者痛苦不堪,如何预防才是关键。建议大家平时要忌饮酒成性和嗜食辛辣刺激及炙烤油炸之物,宜多食清淡、富含纤维素之物;防治便秘和腹泻,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温水或冷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