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除痛----湖南省中医院疼痛科系列报道(一)

发布日期:2016-12-16      

采访湖南省中医院疼痛科主任、骨伤科党支部书记梁政副主任医师时,已经接近下班时间,但此时疼痛科仍然人满为患,来自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

“什么叫做疼痛?从字面上看,“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疼痛的概念总结成一句话: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只有搞清楚“疼痛”的概念后,我们会更加理性的来对待所遇到的“疼痛”,才能给予最恰当的诊断与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漏诊、误诊。”梁主任在耐心的给最后一名患者看完病后,开始给笔者介绍疼痛的现状。

为了加深笔者对疼痛诊疗复杂性的理解,梁主任讲述了一个他接诊的一例典型的病例。

一个六十多岁的邓娭毑,平时就有失眠、头晕、耳鸣、脖子胀的毛病,在一天清早醒来后,邓娭毑感觉左侧背部剧烈疼痛,脖子的活动也没有原来自如,当时她考虑可能由于人上了年纪,又长时间对着窗户睡觉,因此受风了。她便用热水袋来敷疼痛部位,可是除了敷出一身汗水以外,疼痛丝毫没有减轻。她又用毛巾包上热宝来热敷,可是疼痛依旧。她就诊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外敷膏药和两种内服药,却均只能短暂地缓解她的疼痛。当时,她面对自己的病情几乎陷入了绝望境地。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梁主任的疼痛中心就诊。

“造成患者久治不愈痛苦经历的首要原因即医学上的‘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呼为受风。肌筋膜炎实际上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就会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梁主任介绍到。

梁主任再给患者进行进一步CT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颈椎曲度变直,椎间盘膨出,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退行性病变。

“所谓退行性变,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通俗说法就是‘老化’”。梁主任给笔者介绍说。

“颈椎可能是人体最容易发生退行性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从20岁左右就开始了,退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有人给40—49岁的人拍颈椎片时,发现50%以上都有退变,而60岁以上者几乎100%都有。退变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尔随着时间的推移,退变日积月累,最终可发展成骨刺、椎间盘突起等,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

在确定了邓娭毑的疾病后,梁主任很快的制定好了一套治疗方案,其中包括颈椎旋扳复位、针刺疏通经络、蠲痹散外敷三联疗法。

患者经一次治疗后,脖子的活动范围就已经明显的好转,颈背部疼痛症状也得到明显的减轻。三次治疗后,患者基本康复如初。

梁主任介绍说“如今,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年龄也逐渐的呈现低龄化。我们科室每年接受上千例各类疼痛患者,年纪最小的只有6个月,年龄最大的有89岁。很多时候患者没有达到手术指征,在口服镇痛类药物没有疗效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尝试下我们祖国医学的治疗方法。像我们现在开展的中医经穴推拿术、三伏灸、三伏贴、温针疗法、电针疗法、理经刀疗法、小针刀疗法、中药定向投入疗法、封包疗法、刮痧疗法、砂疗法、电频疗法等等几十种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类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确有一定疗效。虽然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给每个顽固慢性疼痛的病人做到“手到病除”或“手到痛除”。但是像省中医院由训练有素的疼痛专科医师所组成的疼痛门诊,确实能为很多的病人解除疼痛。很多时候,痛解决了,病也就没有了,止痛就是治病。”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