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姨妈期”早都过去了,小肚子仍然时不时就隐隐作痛,坐久了、站久了连腰也酸痛不适,休息以后好一点,一次熬夜撸串又打回原形,反反复复让人头疼。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经历,那可能是因为盆腔炎在作怪。那到底什么是盆腔炎呢,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常会听到女性患者说自己的小肚子痛、小腹痛,而所谓的小肚子对应的正是我们女性的盆腔。从盆腔的生理结构来看,位于最前面的是膀胱,中间为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后面是直肠。而其中盆腔里的女性生殖器官通过阴道、宫颈及输卵管与外界在某种程度上相通,因此外界的炎症可以通过这些通道侵犯盆腔,最终致使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
女性生殖道虽然部分与外界相通,但有赖于人体精密的调控,女性自身具有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即正常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存在某些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以维持阴道内环境平衡,但并不引起炎症。但是,当女性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内分泌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外界致病菌侵入,就会导致炎症的发生。
(1)生殖道感染:多数盆腔炎是由致病菌从外生殖器上行感染造成的,如宫颈炎、阴道炎的上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淋菌、沙眼衣原体和生殖道支原体,极易上行感染引起输卵管炎。
(2)阴道微生态改变: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含有乳杆菌,其可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其它病原体生长,以起到阴道自净作用。频繁或不适当的阴道冲洗会打乱阴道酸性平衡,使其不能抗御病原体的侵袭,并且阴道冲洗可能将阴道、宫颈的致病菌冲入宫腔,增加了盆腔炎发生的危险性。
(3)不洁性生活史:一般有不洁性生活史、性交过于频繁、多个性交伴侶、或经期同房等都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盆腔炎。
(4)产后或流产后: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宫口未完全关闭,且分娩会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便会乘机侵入宫腔,引起感染。
(5)宫腔及阴道手术操作:人工流产术、诊刮术、宫内放置节育器、输卵管通液造影、持续留置导尿等,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诱发感染。
盆腔炎性疾病的表现
(1)急性盆腔炎:一般起病急,病情重,多表现为下腹部剧烈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大量分泌物,甚至为脓性分泌物。
(2)慢性盆腔炎:一般起病慢,病程长,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坠胀痛,腰骶部酸痛,肛门坠胀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能有低热,乏力等不适。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
(1)抗生素或手术治疗:针对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大多采用保守性治疗,可选择青霉素及三代、四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在使用抗生素48-72小时后,若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需及时完善相应检査,寻找病因,酌情更换抗生素。对于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控制不佳的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脓肿破裂等或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原则上以切除病灶为主。
(2)中医特色疗法:
①中药灌肠:中药灌肠通过肛门将药物灌入肠内,通过肠黏膜迅速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且灌肠不经过消化道吸收,避免了直接口服中药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消除作用,可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②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指药物通过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及吸收,能够有效改善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炎症的吸收。
盆腔炎的预防
(1)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若无外阴阴道的炎症,勿随意使用消毒剂及外用洗液。
(2)选择棉质且宽松的贴身衣物,单独清洗贴身衣物后于太阳下暴晒。
(3)月经未完全干净时避免同房,注意性生活卫生。
(4)少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5)改善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