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A:医生,你看我手抖得好厉害,端杯水都要洒一半,有时头也有点抖,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啊?
患者B:医生,我的手放在某个位置就会抖,精细活动时抖得更厉害,穿针都穿不进去了,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啊?
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吗?不不不,还有这个病更常见,它叫特发性震颤,又叫原发性震颤、老年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得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震颤频率为4-12HZ,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30%~7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目前,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老龄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相关。多数研究报道,特发性震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达4.6%,部分研究报道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特发性震颤得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1)运动症状:特发性震颤常为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以双上肢4~12 Hz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可累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震颤于日常活动时(如书写、倒水、进食等)明显,情绪紧张、焦虑状态等应激反应下震颤加重,50%~70%患者在饮酒后不适症状可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幅度可增加。
(2)非运动症状:除运动症状外,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表现出多种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嗅觉缺陷和听力下降)等。
特发性震颤如何确诊?
1.诊断标准: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点:
(1)双上肢动作性震颤,伴或不伴其他部位的震颤(如下肢、头部或声音)。
(2)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等。
(3)病程超过3年。
2.排除标准:
(1)存在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如药源性、代谢性等。
(2)孤立的局灶性震颤,如声音、头部、下颌、下肢等震颤。
(3)孤立性任务或位置特异性震颤,如原发性书写痉挛、高尔夫球手等。
(4)震颤频率>12 Hz的直立性震颤。
(5)伴明显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的震颤综合征,如肌张力障碍震颤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Holmes震颤等。
(6)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什么情况下特发性震颤需要治疗?
大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仅有轻微的震颤,只有0.5%~11.1%患者需要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分为药物(口服药物及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为:①轻度震颤无需治疗;②轻到中度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③影响特发性震颤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到重度震颤,需要药物治疗;④药物难治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⑤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特发性震颤患者日常做什么能改善症状?
适当有氧运动可减轻患者姿势性震颤,其中抗阻力训练是常见的运动疗法,其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传统的抗阻力训练有俯卧撑、哑铃、杠铃等项目,其他运动疗法包括肌力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姿势训练、平衡训练等。
特发性震颤预后如何?
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震颤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无关。但部分患者会因严重的震颤导致生活自理困难,社会交往活动减少,最终丧失劳动力,一般在起病10~20年后发生,发生率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因丧失劳动能力而提前退休。
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主要区别是哪些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帕金森病的患者不一定会手抖!震颤并不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必备条件,而运动迟缓才是!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容易与特发性震颤相混淆的疾病,帕金森病常见于年龄>60岁的老年人。典型的帕金森病震颤是单侧不对称性上肢静止性震颤,患者在静止性位置放松时震颤幅度比维持某种姿位时大得多,频率(4~6 Hz)低于特发性震颤(4~12 Hz),中等强度,可有动作性震颤,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搓丸样动作,多巴胺能药物治疗通常可改善震颤。虽然仅靠频率分析不足以鉴别,但通过静止性和姿势性或动作性的判断对区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除震颤形式不同外,帕金森病还有肌僵直、动作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神经系统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