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脑卒中病(俗称中风)高发的季节,然而人们却很少了解这种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极高的疾病。研究表明,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三四十岁的脑卒中患者屡见不鲜。
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本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三高”特点,发病后导致的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等,会大大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颅内出血,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出血性脑卒中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出血性脑卒中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图示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指的是各种脑血管病变,例如脑血管狭窄、脑血管栓塞、脑血管闭塞、低血压、贫血等所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较常见的类型,约占脑卒中疾病的70%~80%。

缺血性脑卒中图示
脑卒中的征兆
昏迷失语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平衡障碍······日常生活中可用下图方法辨别脑卒中:
卒中不可怕,防治有方法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损害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专家建议:年龄超过40岁,每年进行一次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在临床上,针对脑卒中的治疗,就医时机非常关键。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缺血脑细胞将出现坏死。如果脑卒中患者及早就医,就可能在脑血管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脑细胞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所以,在冬季,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失语、发音吞咽困难等脑卒中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