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俗称“血癌”,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本质是造血干细胞(血液细胞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恶性变异。
核心问题:失控的增殖
正常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会经历有序的生长、成熟、凋亡。而白血病细胞则失去控制,在骨髓内大量恶性增殖、堆积,排挤正常造血细胞的生存空间,并可能随血液扩散到全身。
两大分类
根据病程和细胞类型,主要分为:
急性白血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细胞分化“停滞”在原始幼稚阶段。需立即治疗。
慢性白血病:早期病情缓和,发展缓慢。细胞相对成熟,但仍属异常。
根据受累细胞系,又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
常见症状(源于正常血细胞减少)
早期症状:急性白血病可能出现突然高热,类似“感冒”症状,也可以是严重出血;慢性白血病一般进展较慢,患者可能有面色苍白、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月经过多或拔牙后出血难止等表现。
贫血(红细胞少):疲劳乏力、面色苍白、头晕或头痛、心悸或气短
感染与发热(正常白细胞少):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也可高达39℃~40℃以上。高热常提示有继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如牙龈、肛周、肺部等,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
出血与瘀伤(血小板少):早期出血者近40%。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常见。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虽少见,但后果严重。
浸润症状:骨骼和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主要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并非直接遗传病,指易感性)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
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类,常见的有汽油、油漆、染发剂)
某些病毒感染(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
其他血液病转化(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诊断与治疗
诊断金标准:骨髓穿刺检查。
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核心治疗,用药物杀死癌细胞
①诱导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重要阶段,目的是迅速消灭白血病细胞,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等。诱导化疗通常需要进行几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一定的时间。
②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缓解后,进行巩固化疗以进一步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巩固化疗的方案与诱导化疗类似,但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③维持化疗:用于维持缓解状态,防止白血病复发。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化疗药物(如羟基脲、阿那曲唑)或低剂量的化疗药物维持治疗。维持化疗的时间通常较长,以延长缓解期和提高生存率。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精准打击。如伊马替尼、尼罗替尼。
免疫治疗:激活或调动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如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
造血干细胞移植:用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置”患者的造血系统,是可能根治的方法。
放疗、支持治疗等。
重要提醒
白血病已非不治之症。随着医疗进步,尤其是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出现,许多类型的白血病预后已极大改善,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关键点: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严重乏力、出血或骨痛,请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血常规具体有白细胞异常,白细胞显著升高或低于正常值;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这是发现白血病的重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