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小佑佑,2年前被家人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个约核桃大小的可复性包块——站立时突出,平卧后自行回纳,且无红肿疼痛。因家属起初未重视,直至近日才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并接受了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目前术后恢复良好。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儿科并不少见,那么儿童腹股沟疝究竟是什么?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小鼓包从何而来?认识腹股沟疝
这个小包块,医学上称为“腹股沟疝”,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简单来说,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发育时,腹股沟处的一个“小通道”(鞘状突)本该在出生前后关闭,但有些宝宝没有完全闭合。这就留下了一个薄弱点。
“鼓出来”的是什么?
当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用力或者站立活动时,腹腔里的小肠、网膜等组织就会从这个薄弱点挤出来,形成我们看到的包块。
“缩回去”是为什么?
当宝宝安静躺下时,挤出来的组织又能顺着这个通道滑回肚子里,包块就消失了。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可复性包块”。
为什么没感觉?
初期包块可以自由进出,没有卡住,所以宝宝通常不会觉得疼痛或不适,就像小佑佑一样。
发现包块,及时就医很重要
小佑佑的包块发现两年多后才进行手术。虽然结果是好的,但长时间等待存在潜在风险:
1. 最大的风险:嵌顿!
想象一下,挤出来的肠管或其他组织,如果卡在那个“小通道”口回不去了,就像门被锁住一样,这就是“嵌顿疝”。
嵌顿非常危险!被卡住的组织血液供应受阻,会迅速肿胀、坏死,导致剧烈疼痛、呕吐、腹胀。孩子会哭闹不止,包块会变硬、发红、触碰剧痛。
嵌顿是急症!必须立即就医,往往需要紧急手术处理,风险远高于择期手术。
2. 影响日常生活:随着孩子活动量增大,包块反复突出,可能带来坠胀不适感,影响孩子跑跳玩耍。
3. 自愈可能性低:超过1岁的宝宝,腹股沟疝几乎不可能自行长好。小佑佑发现时已经2岁左右,等待两年并未解决问题。
4. 影响生殖系统:疝内容物可能压迫精索,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进而可能影响睾丸的发育和生精功能。若发生疝嵌顿,肠管等组织卡住,可能导致局部缺血,严重时可能影响同侧睾丸的血运,甚至造成睾丸坏死。
医生建议:一旦发现宝宝腹股沟或阴囊区域有不明包块(尤其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消失),无论有无不适,都应尽早就诊。
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就像小佑佑经历的那样,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目前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主流方法:
原理:通过肚脐和小腹部一个微小切口(通常3-5mm),放入腹腔镜和细小的器械。医生在屏幕指引下找到腹股沟内环口(那个未闭合的“小通道”),用一根特殊的缝线在外围绕一圈并扎紧(高位结扎),把这个“洞”彻底关闭。
优势显著:
创伤小:切口微小,术后疤痕几乎看不见。
恢复快: 手术时间短(通常单侧10-20分钟),疼痛轻。术后当天就能下床活动,绝大多数孩子术后几小时就能进食,手术次日即可出院。
探查方便:腹腔镜能清晰看到两侧腹股沟区域,如果对侧也存在未闭合的“小通道”(虽然外面没鼓包),医生可以同时处理,避免二次手术。
效果确切:复发率很低。
温馨提示:虽然腹腔镜手术微创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1-3天内避免剧烈跑跳和哭闹。
饮食通常无特殊限制,从易消化食物开始。
遵医嘱按时复诊。
儿童腹股沟疝并非“小问题”,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家长若发现孩子腹股沟区有异常包块,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孩子摆脱“小包袱”,安全无忧地享受奔跑跳跃的童年时光!
【联系我们】
普外微创中心、胸外科门诊:开福区蔡锷北路233号门诊楼4楼
普外微创中心、胸外科住院部:开福区蔡锷北路233号外科楼(华佗楼)23楼
0731-84912038(护士站) 0731-84912039(医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