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的N个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19-06-03      

□文/儿科  龙海旭 

疫苗接种虽好,也有不适合接种的宝宝,你知道多少?

1.一般禁忌症

①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廯、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在治愈这些疾病后再接种。

②正在发热、体温>37.5℃的儿童,治愈后再接种,以及急性病的发作期,或痊愈后<2 周的儿童也应缓期接种疫苗。③严重心脏病、结核病、肝脏病、肾脏病的儿童也不宜接种。

④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症的儿童血脑屏障作用差,也不宜接种。

⑤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以及有过敏体质及哮喘、麻疹、接种疫苗曾发生过过敏的儿童不宜接种。

2.特殊禁忌症:指对某种疫苗所特有的禁忌,并不是对所有的疫苗不能接种

①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如脑炎、抽风、癫痫等儿童,或在流行性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不宜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

②近一周内腹泻>4次者,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③患有湿疹等严重皮肤病,不宜接种卡介苗;

④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麻腮风和流感疫苗;

⑤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抗体缺陷病、补体缺陷病等,不能接种活疫苗。

 

接种疫苗出现反应怎么办?

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和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硬结、触痛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注射部位肿大、硬结又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直径小于2.5厘米,中度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度反应,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起皮疹等症状,以上反应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少数儿童可持续3天以上。接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

接种疫苗后怎样处理?

①注意给孩子提供的饮食,不吃刺激性特别强的食物:辣椒、葱、姜、蒜等。海产品、鸡蛋也要尽量少吃。接种疫苗24小时内最好不要给孩子洗澡。

②接种完毕后应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避免剧烈活动,细心照料,注意观察,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会在1-2d会降下来,如果体温>38.5℃,要对症治疗,服用退热药,若72小时仍不退者,则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③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④少数儿童接种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⑤接种卡介苗后3-4周后,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破溃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瘢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

⑥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及其他情况,应及时向防预保健科医务人员咨询,采用相应措施,并立即到医院就诊。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