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门的炎症性疾病,是肛门或肛周的一种异常管道,内口通常在直肠黏膜上,外口可以通向肛周皮肤,也可以以盲端的形式终止于会阴软组织。
结核性肛瘘是肛瘘中特殊的情况,是由肛周组织感染结核杆菌而导致的,它的治疗方法也与一般的肛瘘不一样。当送检的肛瘘标本,被发现具有“结核样”的改变时,抗酸染色可以为肛瘘的病因提供很重要的帮助。
一、什么是“结核样”的病变?
形成肛瘘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确诊真正的病因,肛瘘标本会送做病理学检查。经过HE染色后,显微镜下典型的结核样病变有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以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结核结节,又或是有干酪样坏死。
但大部分情况下肛瘘都是不典型的形态:见炎性肉芽肿组织,周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这个时候,病理医师会要求继续做抗酸染色来辅助诊断。
二、什么是抗酸染色呢?
抗酸染色主要针对的就是抗酸杆菌(分支杆菌)的一种特殊染色,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支杆菌等。操作步骤为: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分枝菌酸和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则为蓝色。
对比其他的结核性检查,抗酸染色的对象包括切除组织、穿刺组织、胸腹水、分泌液等,且具有价格便宜、速度快、操作简单、形态学特征强的优点。
通过抗酸染色发现了抗酸杆菌后,医生可以结合已经完成的结核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结核性肛瘘。又或者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抗酸染色结果考虑是否对患者做其他的结核相关检查。
因此,当病理学检查报告单上出现了类似“结核性”病变的描述时,多做一次抗酸染色,不但有助于结核性肛瘘的诊断,更可以大大地提高“结核性”疾病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