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布日期:2024-06-14      作者:谢招香       编辑:何穰

本文标题中这句话,会让您想起什么呢?2014年春晚上,歌手王铮亮为我们演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的本意是让我们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但是到了我们放射科医师的眼中,却有了些略带焦虑的意味。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每天都会发生的一个场景。

患者郭女士今天感到非常的委屈:来到医院好不容易预约到了一个门诊的胸部CT,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出报告,于是,她直接来到了诊断中心找医生询问,医生:您好!我能问一下这个报告什么时候出,我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你们这个效率太慢了波,你们这上班是在“摸鱼”吧,那我们究竟有没有在“摸鱼”了?确实医生告诉她要两个小时后拿报告,但是有的患者像郭女士这样,就是有点心急,认为我们扫描完之后没有立即出报告,就是工作在“摸鱼”。各位同道,我相信你们每天工作时候也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究竟我们时间都用在了哪里?接下来让我给大家仔细的缕一缕

我用一张图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放射的工作流程。首先第一步是由临床医生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医嘱和申请单,第二步交给放射科的登记台人员进行登记、分诊和打印凭证等功能。第三步,将凭证交给技师进行排队叫号和扫描,第四步,到了咱们放射科医师的手中,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再由审核医师进行报告的签发。

郭女士说的没有错,胸部CT的平扫确实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目前由于机器的迭代更新,带有薄层的图像往往会达到近千张。而我们放射科医生需要做的是。就是在这个苹果的三个切面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横断位上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这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如果不幸遇到了血管等三维重建,那么工作量将会成倍的增加。

另外,达到了一定规模的医院,放射科往往会存在着报告分级审核制度。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份影像报告的背后,往往有两位及以上医生的劳动成果。尤其是一些带有规培基地性质的医院,通常会有三线医生,一线医生是谁呢?那就是低年级的住院医师、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等,然后接下来是由主治医生进行审核,最后再由三线医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进行报告的签发。那么这个制度往往可以提高诊断的最终准确性,而且能极大的锻炼初学者的能力。但是美中不足的事情是什么呢?它会延长出报告的时间。另外,我们每天遇到的病人不仅仅是常见病,还有很多是疑难杂症,那么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我们诊断医生内部之间的讨论,更需要临床医生的参与,形成这种多学科会诊的形式,这个同样也是一个比较耗费时间的环节。

接下来到了比较特殊的一个环节,住院和磁共振报告。住院病人由于其情况复杂,大多数为多部位或者增强扫描,还有很多需要对比术前术后以及药物疗效等。由于其扫描时间长,图像处理复杂,涉及的序列多样,诊断细节多,难度大,所以出报告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对于这两类病人的话,目前出报告的时间大约在24小时左右。

最后我来做一个简要的总结,第一点,从临床医生开完申请单后,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不管是扫描图像的质量还是诊断报告的最终严谨性,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对病。负责的态度。第二点,放射科虽然是老百姓口中的辅助科室,但是目前来说,高质量的营销信息对于临床的决策帮助至关重要,第三点我们真的没有“摸鱼”。

郭女士听完了这番解释,终于深刻理解到放射科的日常工作性质。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希望我们在对患者负责的同时,患者也能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份理解和包容,感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