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来自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与黄思阳护士的聊天记录
我是黄思阳,是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今天是我来到上海援沪是第28天。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来到上海已经半月有余,当12点的闹钟叮铃铃响起时,我知道又到准备上战场的时候了,急匆匆扒几口中饭,穿好衣服,整理好自己,走到楼下等待着我们的“战车”发车。虽然进舱时间越来越多,但到达方舱医院后还是让我感到一点胆怯,转眼一想到里面的欢声笑语,温暖人情,胆怯也就随之而去了。熟练的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进入方舱准备战斗模式。13点的方舱还没来午餐,有些病人已经泡泡面充饥,有些病人因为中餐推迟而情绪不稳定。我们首先要做好安抚工作,设身处地的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加以安慰。在等待中盒饭来了,我们区志愿者队长带领着志愿者们纷纷上前,说着:“xx你发这边区域,xxx你发这边”,有条不紊的帮助我们发送着盒饭,确保盒饭到每一位患者手中还是热的,如同大家的心一样。
下午的时间我们忙着收治几位新病人,让大家扫码填写好入院信息,如果有不识字或者不太会使用手机的患者,我们需要一位一位帮助他们仔细填写,因为戴着手套不好使用触屏手机,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在最快的时间完成入院登记,陆续的将他们分配好床位,做好健康宣教,等待着医生查完房,遵医嘱把相对应的药拿给患者。
接下来是需要扫描患者的健康云,统计并核实第二天需要采集核酸病人的信息,打印试管码。这时,志愿者大哥出现了,夺过我手中的喇叭,高声喊着:“请各位打开健康云到护士站来登记核酸”“请大家配合下医生护士的工作”“大家把队排好,注意间隔距离,戴好口罩”。志愿者们也纷纷主动帮我们做起了消杀工作,他们说着:“来来来,大家点击健康云登记,不会的我来教你们”。在志愿者大哥“震耳欲聋”的喉语间,我听到的不止有他的声音,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心连心。
今天工作快结束了,封闭的防护服已然让我透不过气,面屏上的雾气让我看电脑上的字都模模糊糊。看向与我一样湿透防护服的战友们,看往来来去去的患者,看着弯腰积极主动的志愿者们,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图为黄思阳护士与志愿者
图为患者出院时与黄思阳护士的聊天记录
初到上海,感动颇多,有飞机上空姐对我说下次见我就来接你回家,一定给你带可乐,有上海群众对我说,大白谢谢你,有志愿者同志说,我们帮的是小忙,真正辛苦的是你们。我们的志愿者大家庭中,有00后的学生,有90后的青年,还有位70后,是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作为党员,一定要冲锋在一线!我们本不会相识,也在不同年龄段不会有共同话题的一群人,是我们的坚守与付出,是他们的千叮咛万嘱咐,是大家聚在一起的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成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成为了大家口中笑称的“过命之交”。
还有对我们关爱至深、同舟共济的领导和我们一起同进同出、同甘共苦的战友,在我们携手并肩作战的这条路中,我看到了大家持之以恒的坚守,不怕困难的勇气,攻破疫情的决心。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大上海的风雨中,磨难中,因为那一丝的光亮,就能坚持穿行那片不知尽头的黑暗。谢谢你们用善良做桨,摆渡在人间,温柔但有力量!在此,真诚感谢给予我们力量的人们。
等疫情结束,欢迎大家来长沙喝茶颜,吃小龙虾呀~
作者:黄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