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你或许在为汗出过多而困惑,或许因为有刺鼻的异味而苦恼!
部分人群属于多汗体质,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一方面导致水液电解质的丢失引起疲劳乏力,另一方面还会引起腋臭等皮肤疾患的困扰。
汗腺分泌的有臭物质引起细菌滋生而导致腋臭等皮肤疾病,成为爱美好面子人群的难言之隐。于是香体止汗类产品成了很多女性的夏季随身必备之物。然而,使用这类产品达到香体止汗效果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诸多不利因素也需引起警惕。
“香体止汗露”引发接触性皮炎
2013年5月26日,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接诊了一位因躯干面部起红斑伴有瘙痒的女性患者王女士。据王女士介绍,由于近日长沙天气太热,自己非常不喜欢出汗的感觉,于是她在前胸,面部及腋下都喷洒了“香体止汗露”。但不久就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了红疹,瘙痒灼热,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省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唐雪勇告诉记者,王女士的面部、前胸、腋下可以看见弥漫性水肿型潮红斑,边界清楚,红斑上有针尖大小丘疹,皮肤温度较高。经过唐雪勇诊断,王女士患接触性皮炎,病因可能与接触“香体止汗露”有关。
最后唐雪勇采用“口服+外用+冷敷”的中医特色疗法: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1次/日;外用炉甘石洗剂外涂,5次/日,尤卓尔软膏涂擦,2次/日;冷生理盐水浸湿纱布4~6层湿敷加冷喷。
唐雪勇告诫像王女士一样因使用“香体止汗露”而引发过敏或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停用可疑致敏物;清淡饮食,多饮水;忌搔抓,忌热水烫洗;穿透气薄棉质衣裤;宜凉爽环境居处。
使用止汗剂危险多多
唐雪勇向记者介绍,皮肤汗腺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全身皮肤小汗腺有200~500万个,每平方厘米有143~339个。环境温度超过31℃时会显性汗出,出汗是身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此外还能通过汗液的角质柔化作用,保持皮肤柔软、光滑、湿润,并形成脂膜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同时也可使体内尿素、乳酸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参与新陈代谢过程。
常用止汗剂多是通过产品中所含化合物使汗腺导管堵塞,分泌细胞萎缩,从而达到减少汗液分泌的目的。如果过多频繁大面积使用止汗剂,人为地抑制出汗,则会因为汗腺导管堵塞,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脂膜对皮肤的保护作用缺乏,排泄物对皮肤持续刺激而出现汗斑、红疹、瘙痒等症状,甚至引发毛囊感染。如果使用含甲醛、鞣酸、香精、添加剂等止汗剂,可能导致敏感体质人群诱发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炎等。如果长期使用,因化合物在皮肤内积聚或系统吸收,可能会引起中毒现象发生,甚至有致癌风险。在气温很高或运动时,如果全身大面积涂抹止汗产品强行止汗,势必引起体温过高,更容易中暑,严重时可能出现热休克。
专家建议
因此在使用止汗产品时须谨慎,湖南省中医院皮肤科专家建议:
1、在选用止汗剂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具有合格批号,且标识全成份的产品。
2、在正式使用前,应先在上臂内侧或耳后皮肤处小面积低浓试用,如有皮肤发红起疹或瘙痒灼热现象,即不应使用。
3、不宜大面积或全身使用,以免止汗太过及系统吸收引发中毒或过敏反应。
4、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止汗方法代替使用止汗剂,如勤洗澡,讲卫生,保持环境凉爽,穿吸汗透气性好的衣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
皮肤科 唐雪勇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