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敷贴护健康,冬病冬治正当时—冬病冬治别忘三九贴

发布日期:2013-12-13      

 “数九”时节,自然界阴盛阳衰,天气变得更为寒冷。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阳气衰微,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腰腿疼痛等病症。此时宜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固护阳气为根本。在此期间采用冬季敷贴进行“冬病冬治”,有助于养护阳气、增强体质,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冬病冬治”与“冬季敷贴”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及小儿体弱易感冒等)。冬季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取温经通阳之品,温通经络,散寒祛邪,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即是“冬病冬治”,它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冬季敷贴即属于“冬病冬治”。它是在“数九”时节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补阴阳,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发生的目的。

二、“冬病冬治”的作用

中医常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防治疾病时如果能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季阳气收敛,经络也处于半休眠状态,此时在“冬病夏治”的基础上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另外,还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冬季敷贴的功效

“数九”期间进行冬季穴位敷贴,能疏散风寒、温补肺肾、温通经络,扶助人体的阳气,有助于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此外,还能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四、适应症

1.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等呼吸系统疾病;

2.各类痛症:肩周炎、颈腰椎病、网球肘、腰腿冷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3.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慢性腹泄等消化系统疾病;

4.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者;

5. 偏颇体质者: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

五、禁忌症

1.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发烧期间禁用;

2.过敏体质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活动期肺结核禁用;

3.皮肤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以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者禁用;

4.孕妇以及对胶布过敏者禁用。

六、敷贴时间:

每次敷贴时间约为1-2小时,可视情况延长或缩短敷贴时间。间隔8—12天贴敷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七、注意事项

1.在敷贴期间应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穴位敷贴前最好先洗个澡。建议敷贴者当天不要洗澡;

3.注意保暖,敷贴者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当天不宜做剧烈运动;

4.应尽量保持每晚7至8小时睡眠,以提高药物利用率;

5.因药材属温热性质,敷贴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及烧灼感均为正常反应;敷贴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6.敷贴后如出现起泡,对小水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表面涂以络合碘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各个挑破,排尽泡液,再涂以络合碘或涂红霉素软膏等防感染。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敷贴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

7.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者在进行敷贴的同时还应接受正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用药,过敏性哮喘患者还应远离各种过敏原;

8.女性尽量避开月经期。

 

冬季敷贴活动安排

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继“三伏贴”后于冬季开展“冬病冬治”——冬季敷贴活动。根据不同的人群、适应症,选用不同的敷贴药物及穴位,提供专业服务。广大群众和病友可于“三九”时节前来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既可巩固三伏贴疗效,又能扶正祛邪,调补阴阳,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的发生。

   开始时间:2013年12月22日(冬至日)开始

敷贴流程:

门诊五楼治未病中心开单

门诊一楼大厅缴费

凭绿色缴费单据到治未病中心换取敷贴治疗卡

按规定时间进行敷贴

 

敷贴地点:湖南省中医院门诊五楼治未病中心

咨询电话:0731-84917726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