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2023年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肛肠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工作会议暨湖南肛肠盆底诊疗技术学习班召开

发布日期:2023-12-10      作者:贺荔枝 潘燎       编辑:宣传统战部

12月8日-10日,“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2023年学术年会暨湖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肛肠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工作会议暨湖南肛肠盆底诊疗技术学习班”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顺利召开。3天时间里,来自全省各个市、州、县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的近300名肛肠专科同仁共享中西医肛肠学术盛宴,共同探讨了湖湘中西医肛肠领域的前沿与未来。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西医学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做好中西医事业是广大中西医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本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内容丰富、紧贴临床,邀请了数位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围绕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优势病种、中医特色、肛肠盆底特色诊疗等内容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内容让每位参会代表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提高了我省肛肠从业人员对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我省肛肠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广大患者及人民群众受益最大化。

12月8日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科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圆满完成,王真权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曹晖、胡响当、刘首记、皮茂、汤国辉、肖坚、邹国军、唐智军、陈功波、蔡斌、宋顺心、彭晚桂等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 

12月9日早上的会议开幕式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王国佐致欢迎词,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外省专家、省内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以及全省各市、州、县级医院的肛肠同仁,并对湖南肛肠行业的蓬勃发展及美好前景寄予厚望和期待。接着,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郭子华致辞,郭会长高度赞誉了肛肠专业委员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所有肛肠人更加努力,并代表学会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刘振宇宣读《第八届肛肠科专委会组成人员批复、党的工作小组批复,第八届肛肠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真权进行表态发言。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于永铎教授的讲话,极大地肯定了湖南省肛肠专业的进步与发展,希望湖南省肛肠人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红华出席大会并致辞,关心、鼓励、鞭策、期待肛肠专科的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会议正式开始,本次学会大咖云集,聚集了中山六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位外省顶级专家,还有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多位省内业界知名专家。20多位国内肛肠界知名专家,聚焦学术前沿知识,探讨临床重点、疑难点,探讨临床热点,展现应用成果。

杨向东教授给大家带来的“痔病退变学说的理论”令大家耳目一新;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贺平教授带来了肛瘘手术的最近技术展示:江苏省中医院的邵万金教授在讲授肛肠疑难疾病复杂性肛瘘的手术经验:天津市人民医院李玉玮教授讲授“直肠前突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的难点及经验:贾小强教授关于“结直肠癌围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加速康复方案”的精彩授课让大家收获良多:当日压轴出场的中山六院任东林教授带来的精彩演讲博得大家阵阵掌声。


 

12月10日的专家授课同样精彩纷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陆金根教授为大家带来久负盛名的顾氏外科治疗肛瘘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锋教授的“基于膜解剖理论的直肠肛门周围间隙的再认识”,带来了肛肠解剖理论的最新理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虹玺教授为大家讲授“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诊疗体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林宏城分享“高位直肠阴道瘘”的诊疗经验。同样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王琛教授分享了顾氏外科治疗痔病经验。

此外,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多位专家做了精彩的授课。专家们的专题讲座涵盖了痔病、肛瘘、直肠前突、结直肠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肛肠外科诊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主题鲜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肛肠专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新的思路,为与会同道们奉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全省肛肠科同仁交流的学术平台,为全国肛肠同道构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学术年会的召开展示了专家风采,开拓了学员的眼界,促进了肛肠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全省肛肠学科水平及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