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
在中医预防保健领域,治未病中心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2009年,我院治未病中心成功跻身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治未病” 试点单位之列,如同开启了一扇探索中医预防保健奥秘的大门;
2012年,凭借卓越的实力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二五” 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培养单位,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多年来,中心始终将“治未病” 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紧密相连,如同并驾齐驱的两匹骏马,共同驱动并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这辆大车。
如今,治未病中心不仅是湖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还在多个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了中医预防保健领域的发展之路。
科室设置:健康服务的多彩乐园
中心开设了多个独具特色的门诊——健康(体质)调理门诊、体重管理(减肥)门诊、慢性疲劳和睡眠亚健康门诊、慢病门诊,迎接每一位前来寻求健康的朋友。
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就像一把精准的健康尺子,能准确找出健康体检人群中体质辨识结果符合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的朋友,为他们量身定制健康方案。
亚健康人群:亚健康状态,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却难以发现明显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疲劳、虚弱、情绪多变,就像天气多变的春天;也可能容易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睡眠质量下降,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与年龄不相符的状况,中心就是帮助他们驱散这层迷雾的阳光。
病前状态人群:这类人群就像站在健康与疾病的十字路口,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者理化指标出现异常,但还没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随时可能走向疾病的方向。常见的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
人才结构:“梦之队”全明星阵容
现有专职人员9名,由主任医师熊暑霖担任 “梦之队队长”。
阵容组成: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护师2名。
特色项目:中医智慧的奇妙之旅
中医体检——体质辨识、经络评估:中心引进的中医经络检测仪,综合分析后,能精准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还会为体质偏颇的人群提供平衡膳食、运动养生、睡眠保健、起居情志等全方位的专业指导。
穴位敷贴:每年三伏期间,科室的“三伏贴”都会吸引上万人次前来体验,成为大家守护健康的热门选择。
艾灸:开展督脉灸、脾阳古灸、隔药灸和通体循环灸。帮助人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正祛邪,让身体充满活力。
中医体重管理中心:针对超重及肥胖人群,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体重管理项目。运用中医穴位埋线、针灸、艾灸等干预方法,结合中药和膏方调补,就像为体重管理制定一套“组合拳”。同时,从膳食、运动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帮助大家科学、规范地减重。
特色产品:健康的宝藏好物
膏方:中心结合地域的特点和需求,由专家精心调配,研制出十几种特色基础协定膏方,深受患者喜爱和好评。
足浴方:中心研制的温阳足浴方、安神足浴方、感冒足浴方,分别为阳虚、失眠、体虚易感冒的人群量身定制。
中药茶饮、香囊:中心研制的参金双花饮能改善“三高” 状态;此外,还提供鲜人参、鲜西洋参、鲜石斛、鲜三七、米皮糠等保健养生产品,满足大家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硬核设备:经络体质检测仪
科室拥有西门子Vida3.0T磁共振、GE64排128层CT、GE数字化平板C臂机(DSA)及经络体质检测仪等一系列精良设备,其中经络体质检测仪堪称中医“CT”,是融合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技,用于检测和分析人体经络与体质状况的医疗设备。
主要功能如下——
经络状态检测:详细检测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的气血状态,包括气血的充盈度、流通速度、平衡情况等,精准定位经络中存在气血瘀滞、亏虚等问题的部位。
体质类型判定:准确判断出患者属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特禀质这九种常见体质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兼杂情况,并对体质的偏颇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为个性化调理提供依据。
健康风险预警:根据经络和体质的检测结果,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倾向。
调理方案推荐:基于检测结果,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包括饮食建议、运动指导、中药调理、中医特色疗法推荐等。如针对阳虚体质者,推荐多食用温热性食物,进行如艾灸、八段锦等温热补阳的调理方法。
产品优点
无创检测:采用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无需抽血、穿刺等操作,对人体无伤害,检测过程安全、舒适,易于被患者接受,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
快速准确: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经络和体质的检测与分析,一般只需10-15分钟即可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且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经络体质检测仪为中医临床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治未病” 的优势,但在使用时也需要专业人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