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学科建设全面加强
确定了51个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2012年,新增心血管、脑病、脾胃、耳鼻喉、中医预防保健等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新增肛肠科、骨伤科等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增肛肠科学、康复学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皮肤科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期检查,中医外科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年度检查。
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每月一次联合大查房,举办《抗生素合理使用专题讲座》、《院感知识讲座》等学术讲座。
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历书写、医保费用等方面的检查督促,采取质量通报、现场讲座、书面反馈、参加科室交班、专题辅导等形式,强化环节质量管理。
举行全院医疗文书评审活动,每月定期通报医疗质量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奖惩。完成床位编制调编由606张增加到1100张。
争取了腰椎间盘突出门诊单病种、工伤门诊、工伤住院、生育门诊治疗、新农合省级即时结报和全省城镇职工联网结算等一系列医保政策。
认真落实医疗安全相关管理制度,本着环节监控、源头杜绝、及早预警介入、及时果断处置的原则,妥善调处医患纠纷,全年没有发生大型医疗纠纷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爆发事件。
成功应对处置了长沙市近20年来首例霍乱病人。医院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卫生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开福区传染病应急先进单位。
护理工作内涵日益深化
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坚持每周不定期到各病室参加护理单元晨会交班1-2次,每月组织1-2次护理查房或护理疑难病历讨论。
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1-2次,每周2次的护士长夜查房制度,每季组织一次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全院护理质量大检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
总结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工作经验,从7月1日起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业务学习,坚持每月组织1-2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讲座。
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护士护理理论考试,每半年组织一次护理技术操作考试。举办了“假如我是护士长”演讲比赛和省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护理理论及专科特色护理培训班》,不断提升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药事管理工作不断规范
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关系,完成医院自制药提价工作,32种自制药零售价均上调一倍以上。
做好了与新汇制药厂合作建设中药制剂室的前期准备工作。征求临床意见,遴选全院药品,拟定《基本用药目录》。
全面改造中药饮片仓库改善贮存条件,药品库存量显著增加。
狠抓药品质量,严把药品验收关,西成药品种从卫生厅招标的网上采购,中药饮片从医院招标的饮片公司购进。
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在巩固预约诊疗、节假日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门诊量。
落实出院病人回访制度,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展岗位标兵评选活动,由各党支部推选出26位候选人,评选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的岗位标兵8名。
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在门诊岗亭设置志愿服务岗,为广大病友提供疾病问询、就诊引导等服务,获得广大病友一致好评。
成功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肛肠学术年会,参会代表1300余人。
主办省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高级研修班暨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参会代表400余人,其中培训学员110人;与附一院共同承办了全省骨干医师培训班,培训学员132人,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和行业影响。
三甲复评工作成效明显
迎三甲复评期间,医院制定、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45项,其中医疗核心制度16项,护理管理制度12项,行政、后勤等管理制度17项。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组建了ICU,提升了医院救治危重疾病能力,全面推行电子病历。
7月11—13日,由山东、陕西、湖南省18名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组通过三天的实地考察后,认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药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项指标符合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标准和要求,整体水平位于全省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