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文化

薏苡仁美名“薏珠子”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10-20
□文/湖南省名中医  肖国士

薏苡仁俗称苡米,是一味药食同用、功效卓著的佳品。李时珍说: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所以,薏苡仁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薏苡仁又名薏珠子,其名流传于东汉的桂林。相传,东汉时期,南方一带流行瘴气,得病的人手足麻木疼痛,下肢水肿,进而全身肿胀。由于本病多从下肢开始,故中医称之为脚气病。

号称“伏波将军”的马援,奉汉光武帝刘秀之命,远征广西,平息南疆叛乱。因随军将士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有很多人染上此病,仗也不能打了。于是,马援只好下令安营扎寨,请随军医生诊治。可是随军医生从未治过这种病,不知用什么药。眼见得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马援便下令贴出告示:“只要有人献方治好这种病,就悬赏白银五百两。”

士兵把告示贴在大营门外。一天,二天,三天过去了,就是没有人来献方。等到第七天时,只见一个乞丐,拿着一根打狗棍,来到大营门外,看了看告示后,一下子把它揭下来。

兵士将乞丐带进大营,马援问:“你有何妙方?” 乞丐笑了笑,从讨饭罐里拿出一把像珠子样的东西,说:“这叫慧珠子,也叫薏苡仁,这地方田里都有种植,用它一大把煎水喝,喝完就会好了。”马援听后半信半疑,遂就叫士兵采集一些,来试一试。

没想到,乞丐献的方可真灵验。患病的人服用了薏苡仁水后,病很快就全好了。马援非常高兴,准备拿出五百两银子重谢乞丐,可士兵们说乞丐早不知去向了。

南征凯旋后,马援将薏芯仁载了一车,准备带回北方引种。此事却被别人诬告为他搜刮大量珠宝。马援听后十分恼火,当众将薏苡仁倒入桂林漓江水中,谣言不攻自破。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清廉奉公的将军,把那座山称为“伏波山”,山中的洞称为“还珠洞”,这就是桂林漓江边上的“伏波胜境”。薏苡仁也就有了“薏珠子”的美名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