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自我保健

保胆是治标,护胆才是治本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10
——访微创保胆中心主任董树猛教授

○ 特约记者 欧亚


今年三月,在我院开展的女性胆囊疾病爱心大普查中,500位市民中就有150人患有胆囊结石,其患病率高达30%。四月,我院保胆手术例数多达120例,创全省医院历史新高。据相关资料统计:我省约有600多万人患有胆囊结石疾病,全国施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已近100万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胆囊结石在国内发病率约为10%。湖南人饮食习惯偏油腻、辛辣,胆囊疾病发生率尤为偏高。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是摘胆好还是保胆好?长期以来,医学界颇有分歧,近日,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我院微创保胆中心主任董树猛教授,请他就这一问题作出最新的专业解答。

手术切除胆囊危害多

历来,支持切胆手术的医生认为胆囊是可有可无的器官,切除胆囊比保留胆囊更经济、更保险。胆囊是结石产生的土壤,保留胆囊结石复发率高,切了更彻底。董树猛教授介绍胆囊切除与阑尾切除不一样,阑尾是人体因进化留下的没有实际功能的器官,但是胆囊却是人体里一个非常有用的器官,它的重要生理功能主要有①贮存功能;②收缩功能;③浓缩功能;④分泌功能;⑤对胆道流体压力具有重要调节功能。因而切除胆囊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对人体危害大。如切除胆囊会造成肝损害,胆管损伤,引起人体消化不良及腹胀腹泻,引发碱性返流性胃炎,增加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等等。因此只要有可能,都应该尽量保住胆囊。

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保胆取石术分“老式保胆取石术”和“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董树猛教授介绍:“老式保胆术”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开胆囊取出结石。这种手术复发率高、创伤大、恢复慢。而“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在右肋缘下做一2CM左右切口,在胆囊底部戳开约1CM小口,吸尽胆汁后,将纤维弹道镜从切口进入胆囊,观察胆囊粘膜,并利用胆道镜取尽结石,最后缝合胆囊切口及腹壁切口的手术。这种手术不经肝门,保留了胆囊,且只对胆囊底作了一小切口。这样既避免了对消化系统的重创,又没有损伤胆管,术后也无严重并发症,并且恢复较快,费用少。因而受广大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的欢迎,仅四月我院所实施的保胆手术例数就多达120例,这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医院都不多的。

保胆取石后,胆结石复发率会高吗?

很多医生及病人不愿接受“新型内镜保胆手术”,主要是顾虑到保胆后会复发,最后还是要切除胆囊,因此认为保胆取石没有任何意义。对此董树猛教授解释:“新式保胆取石术”采用纤维弹道镜这一先进设备,可以看得见胆囊内的所有情况,因此可以把所有结石取干净,不会残留结石。其次,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胆汁的淤积,而“新式保胆手术”采用独创“外壳整形”方法,改变胆囊体位,改变胆汁引流,因此极大地降低胆结石形成的机会。

再者,“新型内境保胆手术”术后采用悬磁仪局部理疗,通过脉动磁场防止带电荷的和含铁的胆泥沉积,防止胆汁遄流形成结石。因此“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术后复发率很低,约为2%,即使复发,还可以进行保胆取石术。

护胆防石才是真保胆

是不是所有的胆囊结石患者都可以施行“内镜微创保胆术”?董树猛教授回答:保胆是有治疗范围的,诸如胆囊萎缩、胆囊癌变、肝内胆囊、证实胆囊已经完全丧失功能、身体一般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人,是不能做“新式保胆取石手术”的。

对于人体健康而言,预防重于治疗,保胆只是治标,坚持长期护胆防石才是治本。那么怎样护胆?董树猛教授提醒大家:胆囊疾病是一种“富贵病”,成因多数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得太多,运动太少,生活无规律等。因而在日常生活中,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合理饮食搭配,少吃过于油腻、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不过分注重精制食物,要适当补充一些含食物纤维较多的粗粮、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减肥降脂。戒食一切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切忌不吃早饭。二是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若心情压抑则伤肝,使胆管紧张,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三要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改变静止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不动。最后要定期对身体进行CT检查或肝功能检查。

董树猛教授最后告诉记者:“新的医疗技术虽可以做到保胆了,但坚持长期护胆防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