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专科报道

省级重点专科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表时间:2016-08-10

——心血管科介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成立于1999年。心血管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现任学科带头人副院长郭志华教授及各位名老专家的带领下,通过9年努力,艰苦创业,以临床医疗为核心,以科研为导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学科持续发展的支撑,以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注重中西医疗效优势互补,在临床医疗、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及医疗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中西医兼通的技术队伍。

全科医护人员中,医师12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生导士4名,讲师、主治医师5名;有博士学位者2名,硕士学位者6名。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

心血管专科拥有先进的心脏中央监护系统、心脏彩色B超、心脏除颤监护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护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仪、全导联微电脑心电图仪、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一系列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心血管专科现有普通病床54张,设有心血管监护病房(CCU)4张。床位使用率长期保持在100%,年门诊5万人次以上,病房年住院在600人次以上。

该专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病、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配合我院自行研制的心血管专科系列中药制剂,如三泰片、益心丸等,避免了单纯用西药的副作用,具有副作用少,标本兼治,病情康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专科在以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顽固性心衰中医药治疗研究
   心力衰竭:中西结合是我科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在规范化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施治,以古方参附汤、全真一气汤、真武汤、小青龙汤、升陷汤为主随证施治,使众多危重心衰病人得以挽救,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同时,对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我科根据学科学术带头人提出的“心衰从饮论治”理论,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开发了益心丸、心力舒康丸等新型速效口服纯中药制剂,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明显的抗心衰作用,该制剂剂型新颖、服用方便、安全快捷,为心衰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选择,满足了临床需要。

2、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是心血管科常见疾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心血管专科经过多年研究,根据高血压阴虚阳亢、瘀血阻络的病机,同时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开发研制以四泰片为代表的专药,具有降压、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液流变学、纤溶活性及靶器官损害等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治疗效应。

3、冠心病及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中医药干预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科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进行了系列研究,开发了内治、外治、针灸、饮食等多种疗法,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复发率显著下降。自发研制了天然舒冠精、舒冠滴丸、四泰片等专药。

4、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以中药通腑泻热,开窍醒神为主,结合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及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减少了并发症,同时开展了溶栓、降纤治疗急性脑梗塞,均取得明显疗效, 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病人,

多年来,心血管专科是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点权。围绕心血管重大疾病,相继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心血管证候本质、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近30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4部。

心血管专科以“病人为上”为宗旨,以“以中医为主导,中西医优势互补”为发展理念,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疗法。2006年批准为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心血管病重点专科。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