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痔:小方法,大作用

发布日期:2025-03-11      作者:刘苗       编辑:宣传统战部

一、痔疮——难以言说的“痛”

在生活里,不少人都被痔疮困扰。它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发作时,无论是坐下、起身,还是排便,都伴随着难言的疼痛与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统计,成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相当高,然而很多人对痔疮的认知并不全面,更不了解中医在应对痔疮方面的独特优势。

二、中医眼中的痔疮根源

中医认为,痔疮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首当其冲,长期偏好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使肠胃积热,导致体内湿热内生,下注肛门,引发痔疮。比如,有些人无辣不欢,每餐都离不开辣椒,长此以往,就容易为痔疮埋下隐患。

久坐不动也是一大诱因。如今,很多人工作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缺乏运动,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静脉丛迂曲扩张,最终形成痔疮。像一些办公室白领,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后也很少运动,就属于痔疮的高发人群。

此外,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排便习惯,如排便时间过长、用力排便等,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中气不足,进而引发痔疮。

三、中医特色疗法,化解痔疮难题

(一)神奇的中药内服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不同类型的痔疮,会开出不同的药方。对于湿热下注型痔疮,常用龙胆泻肝汤、五神汤加减,其包含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地榆炭、槐花、甘草等药材,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对于气滞血瘀型痔疮,可能会使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其包含生地黄、桃仁、红化、赤芍、乳香、没药、当归梢、白芷、牛膝、艽、苍术、甘草等药材,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症状。这些中药方剂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根源上改善痔疮症状。

(二)效果显著的中药坐浴

中药坐浴是中医治疗痔疮的常用外治法。将苦参、黄柏、花椒、艾叶等中药加水煎煮后,先利用热气熏蒸肛门,待水温适宜时再坐浴。热气的熏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收敛的效果。坐浴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坐浴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

(三)绿色安全的艾灸疗法

艾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艾灸特定穴位,如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等,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升阳举陷的作用。艾灸时,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能改善肛门周围的气血运行,增强局部组织的抵抗力,减轻痔疮的症状。艾灸操作简单,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四、日常预防,远离痔疮烦恼

(一)饮食调理是关键

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燕麦、红薯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饮酒。比如,早餐可以吃一碗燕麦粥,午餐多搭配一些蔬菜,晚餐适量吃些红薯。

(二)良好生活习惯不可少

避免久坐久站,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提肛运动等。提肛运动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能做,即有意识地收缩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做30-50次,每天做2-3组,能有效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预防痔疮。

(三)规律排便要养成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不要在排便时玩手机或看书。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若有便秘问题,应及时调理,避免加重痔疮症状。

中医在治疗和预防痔疮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通过了解中医知识,采用中医的治疗和预防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痔疮,让生活不再被痔疮的痛苦所困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