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拖不治的“尾巴”,难言的无奈?

发布日期:2018-12-28      


□文/肛肠二科 陆文洪

    排便后肛门内疑似长出“尾巴”?有人会这样难言之隐的尴尬。为何种怪物?肛内有肿物脱出甚至咳嗽、打喷嚏、大笑、搬重物、跑步、上下楼梯等都有可能经历这样的无奈。其实,这尾巴是直肠脱垂所致。

    近期我科收治多例这类病人:

    患者资料一:何某,女,87岁,便后或行走,咳嗽时均可见肛内有物脱出,约12cm,需旁人手助艰难回纳,伴肛门胀痛难忍,前往当地医院经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效果不佳,急诊转我科需求手术。患者高龄体弱,骨瘦如柴,心肺功能差,因脱出胀痛难忍,躁动不安,经详细检查,及内科,麻醉科多学科会诊后,及时手术。术后转ICU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我科继续对症治疗,7天后痊愈出院。

    手术方式:经肛门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切除吻合术+肛门环缩术

    手术团队:李帅军教授,林仁敬主治医师,陆文洪主治医师。

    手术照片:(见下)  

  

    患者资料二:胡某,男,80岁。1年余出现便后可见淡红色肿物自肛门脱出,需用手回纳,长约5-7cm,呈圆锥状,表面附有粘液,伴便血,未做特殊处理,10天前脱出症状较前加重,便后肛内有物脱出,约10cm,当地医生无法手助回纳,急转我科治疗,患者心肺功能极差,肺部感染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痰量多,喉中痰鸣音,精神差,食欲差,夜寐欠安,语言含糊,行动受限,二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肺气肿”、“脑梗塞”、“支气管扩张”、“心功能减退”、“脑梗塞(后遗症期)”“肾功能不全” 等病史。经呼吸内科,麻醉科,肾内科,ICU综合会诊后,寻求最安全手术方式,因人施治。术后7天后痊愈。

    手术方式:直肠黏膜套扎术(RPH+直肠黏膜点状注射术+直肠周围间隙注射术+肛门环缩术;手术团队:李帅军教授,林仁敬主治医师,陆文洪主治医师。

    研究病情,开展手术

    上述两例患者都属超高龄病人,基础疾病多,属于手术中的极高危人群。我科李帅军教授在上述病情讨论时坚定指出,根据患者病情来看,手术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要求术前准备必须非常完善,术前的血压、呼吸状况等身体指标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指出多学科会诊是必需,临床上直肠脱垂术式多达200余种,因人施治制定一套完整的麻醉及手术方案是成功治愈疾病的关键。

    提醒:老人属于直肠脱垂易发人群!医学上说的直肠脱垂,也就是民间说的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老人和小孩是易发对象!

    难道脱肛也尊老爱幼

    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又由于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些都是老年人易发生直肠脱垂的原因。 在针对老年人直肠脱垂治疗方面,我科强调,老年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基础疾病多,恢复能力弱。故在治疗时,既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更应重视全身整体的状况。

    什么是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又名“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是指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下移脱出于肛外的一种疾病。

    常发生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且60岁以上人群高发,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早期仅在排便时有异物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过去原始的治疗方法就是一托了之,把掉下的直肠再托回去,但复发的可能性大,托回去还可能会掉下来。

   如何预防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患者要坚持作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预防措施有:

    (1)积极预防如咳嗽、腹泻、肠炎等疾病,改善久坐久站不良生活方式,婴幼儿尤其要注意。

    (2)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   

    (3)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及时治疗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患者,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5)对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的中老年人,每日做2次提肛运动,每次紧缩、放松肛门30回,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6)要及时治疗可使腹压增加的疾病如百日咳、肺气肿等。

直肠脱垂病人早期都会有轻微症状,如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直肠痛、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不同程度的控便功能障碍等。若发现有类似症状,欢迎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