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撮谷道你不知道的事

发布日期:2019-10-21      

□文/肛肠二科    陆文洪

撮谷道的追溯

撮谷道始见于马王堆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原称“翕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代养生家眼里有这么一个长寿秘诀—“养生十六宜”,其中有一项就是“谷道宜常撮”。何为谷道?谷道,就是肛门;撮谷道,其实就是提肛。古语有“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之说,因此古代称提肛术又叫“回春术”。


何为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就是提肛运动。通常来说提肛运动躺着、坐着、甚至站着都是可以进行的。一般收缩提肛肌5-10秒,然后慢慢放松10秒,接着继续提肛运动。一提一松为1下,一次10-15下即可,每天做2-3次,一次练习的时间在10分钟之内,提肛运动不能过于频繁,强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导致提肛肌训练过度,反而造成身体损伤。

动起来时需注意:

•提肛注意配合呼吸,收缩时深吸气,放松时呼气;

•次数不易过多,强度不易过大,注意动作到位;

•锻炼时以舒适为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勿急于求成。


对于受肛肠疾患困扰的朋友来说,提肛运动更是个宝藏运动,快快Mark起来:

1.脱垂患者:提肛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及减轻静脉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锻炼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进而收缩脱垂的肛垫组织。

2.痔疮患者:痔疮多为肛门静脉曲张,血液受重力作用不易回流引起。提肛运动可活跃肛周肌肉,挤压瘀滞的肛周静脉,从而促进静脉回流,使之通畅。配合呼气时的肛门收缩,挤压效果更佳,血液回流作用更为明显。

对于特殊人群孕产妇痔疮也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可促进肛周围血液循环,对抗痔静脉扩张,预防盆腔静脉瘀血,加快血液循环,锻炼整个盆腔肌肉。

3.便秘患者:针对长期的便秘会导致肛门排便无力及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如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会阴下降,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坚持做提肛运动通过肛门不断地节律性收缩运动来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端,以促进直肠的运动及肠蠕动。但因耻骨直肠肥厚综合征引起的便秘应禁用。

4.肛门失禁患者提肛运动是基本的治疗手段。


动过肛肠科手术的患者,提肛运动可以做吗?

1.针对痔疮术后患者:并非术后即可行提肛运动,术后前2天患者疼痛较剧,若受到提肛运动的刺激,伤口可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可引起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局部血流循环障碍,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又可加重疼痛,适得其反,诱发水肿;

也不可在脱落期行提肛运动,痔核坏死脱落期为714天,痔核坏死脱落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以疼痛为主、出血、分泌物增多等一系列症状,脱核期应减少活动,过量的活动易导致出血。因此,痔疮术后前半个月不建议提肛运动,半个月后应视情况决定能否提肛,如肛门松弛乏力,可适当提肛;如术后伤口多担心肛门狭窄者不适合提肛,且伤口不易愈合,甚至容易形成陈旧性肛裂,迁延不愈。

2.针对肛瘘经挂线切断部分括约肌患者,尤其是高位挂线者,术后应于橡皮筋脱落后适当提肛运动。促进伤口愈合,锻炼括约肌功能。

3.针对直肠脱垂术后患者,如无特殊,可尽早期规律行提肛运动,加强固脱效果,防治复发。 

但是…有下列情况者并不适宜做提肛运动:急症类如崁顿痔、炎性外痔;感染类如肛周脓肿、肛门局部感染;陈旧性肛裂患者及肛裂术后患者,本身括约肌痉挛,再予以提肛运动,会使患者的症状加重;肛门直肠狭窄患者,不应提肛;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

悄悄话——有些人表面在坐公交/打游戏/看本文,实际背地里已在悄悄地提肛运动,你知道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