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与痔疮的“你侬我侬”

发布日期:2024-11-20      作者:李晶       编辑:陈安妮

说起痔疮,有一句话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痔疮是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混合痔,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这一数据也逐步升高,50岁以上的人群中混合痔的发病率高达95%,男、女没有太大差异, 同样,中国的便秘人群日益增多,根据我国最新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便秘人数高达9000万,占总人口的6%。

多数人一直有个哲学性的问题想不明白,究竟是先生痔后便秘,还是先便秘后生疮。争议之大不亚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患者,在肛肠界,也一直有争论。

一、先有痔疮还是先有便秘

毫无疑问,痔疮是一种疾病,而便秘却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隐藏于其后的病因非常复杂。一般来说痔疮与便秘是相辅相成的,痔疮会加重便秘,便秘会诱发或者加重痔疮,长期便秘会导致许多疾病,如大肠癌、大肠息肉等。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与六七十年代相比上升了5倍,比其它任何一种癌症的增速都快,如果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里,这个比例将更加惊人。

1、便秘导致了痔疮的发生

便秘,就是排便困难。排便时间久和排便用力过度后,会使肛周皮下和直肠黏膜下的血管充血、扩张、屈曲成团,使支撑血管以及支撑皮肤、黏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松弛、变性、下移,就是所谓的肛垫组织松弛下移,就形成了痔。

2、痔疮的发生更是加重了便秘

痔疮或肛裂患者排便会有一定疼痛或出血状况,因此很多患者忍便不排,但是忍便不排容易导致便秘,因为大便长时间停留在大肠内,水分被过度吸收,最后大便干结,就更加难以排出,从而加重了便秘。而肛裂患者在排便时,肛裂裂口内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肛管内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刺激使肛门内括约肌收缩而又引起持续性疼痛,会影响排便,从而导致便秘加重。

二、哪些人群容易患痔疮

那么有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痔疮呢?

1.久站和久坐人群

由于工作环境的影响,运动较少,长期久坐会致使盆腔血流速度放缓、腹内压明显增高,如果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更容易患上痔。另外由于久坐,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不佳,时间过长很容易致使直肠静脉曲张而诱发痔。

2.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的人群

由于用力而导致盆腔充血、会阴下降,容易造成黏膜的松弛和“肛垫”的脱垂而形成痔疮;

3.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间长的人群

长期便秘者在排便时肛门压力会明显增加,而肛门周围的软组织由于排便时受到过分牵拉,局部血液循环不佳,直肠粘膜很容易出现水肿、脱出,形成痔。

4.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人群

痔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联系,如果经常性的过度熬夜、饮酒、抽烟、饮食结构不均衡,喜欢吃辛辣刺激类食物,都会增加痔疮风险,而且痔疮手术后也会很容易反复发作。

5.孕妇

子宫静脉与直肠静脉相通,子宫随胎儿增大而增大,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造成静脉血回流受阻、瘀血。再则孕妇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变慢,大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其中水分易被吸收,使大便成块、硬结,造成便秘,从而加重静脉瘀血程度,以致肛门处静脉血管扩大增粗,扭曲成团,出现破裂、出血、疼痛等,而发展成痔疮。

6.老年人群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肠道蠕动速度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道黏膜会过多吸收粪便内的水分,使大便变得干结,排出难度增加,易导致便秘。长期便秘会使直肠末端黏膜下静脉丛内压增大,导致血管扩张与屈曲,易诱发痔疮。老年人由于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盆腔肿瘤、排尿困难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增高,腹腔静脉回流受阻,影响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导致静脉淤血引发痔疮。
三、
如何预防痔疮

都说肛肠科是唯一没人敢插队的科室,等待痔疮手术的患者那都是彬彬有礼,互相谦让。所以啊,下面讲讲如何预防预防?

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作息规律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预防痔疮的发生。

2、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便秘是诱发痔疮的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宜多食粗粮、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最好是晨起排一次大便,不要长时间忍便,防止蹲厕时间过长(5分钟为宜,不能超过10分钟),排便时不要读书、看报、玩手机。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注意卫生,平时应经常进行肛门的冲洗清洁,勤换内裤。尤其是痔疮发作时,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肛门热水坐浴,可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减轻肛门局部炎症。

5.早起喝水

夜间肠胃部处于休息状态,早上未进食前喝水,肠胃运作会比较快速,让水分立即输送到大肠,增加粪便的含水量,柔软的粪便也更好排出,建议早上起床空腹时喝一杯约300毫升的温开水,蜂蜜水亦可。

6.注意孕产期保健

妇女妊娠后,子宫膨大影响痔静脉回流,易诱发痔疮,且孕期一般活动较少,引起大便干燥而诱发痔疮产后大量血液流失,引起便干、便秘,加重或诱发痔疮。

因此孕期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血液循环,产后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食物,如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便秘,引起痔疮。

7.常做提肛运动

提肛运动十分简单,肛门有节奏地向上提升、收缩,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这种方式让局部的血液流动速度快,除了提供营养物质给重要器官,还可以让肠道动力充足,改善便秘之外预防着痔疮。

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摒弃一切杂念,有意收缩肛门,缓慢上提,就像强忍大便一样,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两次。这项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办公时、乘车时、看电视时、走路时、休息时都可做,效果很好。

8.穴位按摩

痔疮是局部血脉瘀结的结果,按摩为我国传统健身祛病的方法之一,长强穴(尾骨尖前面)为治疗痔疮首选穴位,取长强穴按摩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是很有效的。

9.及时用药

一旦有痔疮发作先兆,如轻度不适、疼痛、瘙痒、便血时应及时用药,往往事半功倍,可以避免轻度痔疮进展。

10.避免久站久坐

久坐容易导致腹部血流速度减慢,下肢静脉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静脉容易发生曲张,血液淤积,形成一个静脉团,这就是痔疮。

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运行,静脉回流受影响,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不管便秘和痔疮是否狼狈为奸,身体健康肠胃顺畅才是最重要的。痔疮犯了,排便就会困难,有些患者怕疼就会忍着不去排便,时间一长就变成了便秘。同样道理,大便干结滞留,就给痔疮创造了滋养的温床。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改善便秘就非常重要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