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肛肠三科 曾娟妮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至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扩大、生活方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导致瘤谱改变和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骤增,越来越多的人只要身体不适或者长有肿物,都怀疑是得了癌症或者长有肿瘤,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癌症或者肿瘤。医院肛肠三科曾娟妮副教授介绍了一个“误将脓肿当肿瘤”的病例。
罗XX,男,63岁,因“左肝及胃低分化腺癌”于2016年接受了“左半肝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肝门淋巴结清扫术+胆肠内引流术”,其后一直行放化疗治疗。今年1月,他突然感觉肛周长一肿物,疼痛难忍,患者以为肝癌转移了,并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在家煎熬了半月余,其家属慕名找到了我院曾娟妮副教授。曾教授详细询问病情,仔细完成专科检查后,当即诊断为放化疗后导致的大面积肛周脓肿,并非癌症转移,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及手术风险后,于入院后第二天,曾教授当即果断决定安排手术,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五处窦道切扩术”。
术毕,患者立即缓解疼痛,术后第二天,术前白细胞35.21 ×10^9/L↑,恢复正常,在中医附二肛三科医生及护士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罗XX痊愈出院了。现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曾教授谈到,脓肿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许多烦恼。甚至有部分人将“脓肿”误认为是“肿瘤”,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害怕治疗,放弃治疗错失手术良机;同时也介绍了肛三科全体医生常年接诊各种晚期肿瘤并发的肛肠疾病(例如混合痔,肛裂,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放射性肠炎等等),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通过回访患者,疗效显著。
那么“肛周脓肿”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曾教授了解一下。
肛周脓肿到底是什么病?
所谓的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占肛肠疾病的8%~25%。
肛周脓肿的特征又是什么呢?
肛周脓肿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肛门直肠处疼痛,坠胀,局部红肿热痛或破溃流脓。肛周脓肿发病急,病情较复杂,所以它的处理也相对较复杂。
得了肛周脓肿要如何治疗呢?
肛周脓肿治疗上有一期和二期之说。所谓一期就是当内口明显时,可以考虑一期一并处理肛瘘,这种方法可以让病人避免二次手术。而二期手术指的是当内口不明显,或者手术之后愈合不理想或者对肛门功能有较大破坏甚至永久性破坏时,首先既是切开排脓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待几个月后瘘管已成或能较好保护肛门功能时再行根治术。
肛周脓肿手术后如何护理呢?
①注意每日,一到两天内之内最好是吃流质的食物,比如喝些米汤,果汁或者是温牛奶等等,第三到四天开始吃半流质的,可以加些白粥,炖蛋等等,一周以后吃软食,这样循序渐进对病人很有好处。
②认真观察大便,如果有排便困难,或者便秘的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有大便失禁或者是大便不正常也要引起注意,及时的送去医院以便及时的治疗。
③便后清洗及温水坐浴,这样可以防止细菌进入体内,导致复发,但是在洗完后一定要擦干,保证清爽,休息的时候最好是采用侧卧位或者是趴着,这样可以不压到伤口。
肛周脓肿一定会形成肛瘘吗?
首先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种病,是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间隙发生的感染。肛周脓肿是感染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变化时间大概2周到3个月。肛周脓肿变成肛瘘后具备三个要素——肛隐窝内口,纤维化上皮化管道,皮肤破口外口,这三处都有慢性炎症残留,所以可能会反复感染发生急性肛周脓肿,所以需要再次手术切除肛瘘才能治愈该种疾病。
温馨小提示:
1.肛周脓肿不可怕,不积极接受治疗才可怕。
2.勿将“脓肿”当“肿瘤”,徒增心理压力。
3.遇到肛周脓肿早治疗,早手术,切记延误。
4.术后护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