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一份“便血指南”请收好

发布日期:2020-06-18      

□文/肛肠四科 李红叶

便血,即血液从肛门排出、或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便血只是一个症状,而非一种疾病,不单单是由于痔疮出血引起。我们应当观察便血的量和颜色,通过这份“便血指南”,自己先有个初步判断和了解,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鲜血便

大便时,如果出现新鲜的血液,并且与大便没有混合在一起,血液可能滴在大便的表面,或者大便完了后出现滴血,甚至还会发生出血量比较多,喷血的现象,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痔疮和肛裂。

2.暗红色

如果排便时出现便血为暗红色,并且与大便混合,疾病一般在肠道,常见于肠息肉或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也会出现暗红色血便,如果出现暗红色血便,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3.黑便

如果大便发黑,像柏油一样,就是柏油样便,这个病因主要在上消化道或者是小肠。血液在肠道里停留时间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与肠道里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这样就使得大便呈黑色。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考虑饮食的问题,是不是吃了动物血之类的,或者服用了补铁的药物,还有铋剂,都会出现黑便。排除了这些饮食药物的原因外,黑色大便一般常见于消化道出血,比如胃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溃疡、小肠息肉和癌症,胆道出血等,建议做胃镜和肠镜检查。

4.隐血便

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实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以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重要途径,必要的话及时行肠镜检查。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