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时节,天气寒冷,阴气盛极,阳气潜藏,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处于相对低谷的状态,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一、寒邪肆虐,身体的挑战
小寒时节,寒邪当令。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它就像一个冷酷的“入侵者”,会悄悄潜入人体,影响我们的健康。
首当其冲的是心血管系统。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呼吸系统也将面临考验,寒冷干燥的空气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寒性收引,还会导致人体肌肉关节疼痛,许多人在小寒前后会感觉关节僵硬、疼痛加重,这是因为寒邪侵入关节,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对于一些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个季节更是难熬。
二、衣食住行,保暖防寒
1.添衣保暖,守护阳气
在衣着方面,要注重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脚部等关键部位。头部是诸阳之会,寒从脚起,因此一顶温暖的帽子和一双厚实的袜子必不可少。选择衣物时,应以保暖性好、柔软舒适的材质为主,如羊毛、羽绒等。但也要注意不要穿得过于厚重,以免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活动自如。
2.温热饮食,滋补气血
饮食上,应以温热食物为主,适当多吃一些羊肉、牛肉、核桃、红枣、桂圆等具有滋补气血、温阳散寒作用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抵御寒冷。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例如,羊肉炖萝卜就是一道非常适合小寒时节食用的药膳。羊肉性温,能补肾壮阳、温中暖胃;萝卜性凉,可清热生津、下气宽中。二者搭配,既能发挥羊肉的滋补功效,又能中和羊肉的燥热之性,使营养更加均衡。
3.合理作息,养精蓄锐
在起居方面,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则能养阴气,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早晨起床后,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适当活动一下身体,如伸伸懒腰、做做深呼吸等,待身体适应后再慢慢起床。中午可以适当午睡一会儿,时间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4.适度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方面,虽然天气寒冷,但仍要坚持适度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冬季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跳绳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激发身体的阳气,使身体更加温暖。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免在清晨或夜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运动。
三、艾灸穴位,温通经络
小寒时节,艾灸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正祛邪的功效,能够帮助我们驱散体内的寒邪,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寒时节艾灸的穴位:
1.神阙穴
位于肚脐中央,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艾灸神阙穴可以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穴,距离皮肤约2 - 3厘米进行悬灸,每次灸15 - 20分钟,每天或隔天灸一次。

2.关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为小肠募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的作用。艾灸关元穴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艾灸方法与神阙穴相同。

3.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怯邪。经常艾灸足三里穴,能够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每穴艾灸15 - 20分钟,每天或隔天灸一次。

四、情志调养,心情舒畅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况。因此,情志调养也不容忽视。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相聚,分享快乐;也可以听音乐、看电影、读书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晒太阳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心情,增强免疫力。
小寒虽寒,但只要我们做好养生保健,就能安然度过这个节气,为新的一年打下健康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小寒时节,用温暖和关爱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