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肛周疼痛,警惕肛周脓肿

发布日期:2019-11-28      

每当冬季来临,肛肠科门诊肛周脓肿患者明显增加。患者往往自诉“医生,我肛门周围长了一个肿块迅速增大,疼痛难忍,坐立不安。”经检查后确诊为肛周脓肿。很多人会问:“我平时很注意个人卫生,什么会得肛周脓肿?而且就一两天或者三四天时间,肿块怎么变化这么大?”

本病多见于 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婴幼儿也时有发生。临床上多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可伴有发热,破溃后多形成肛瘘。

祖国医学认为:热毒炽盛、过食醇酒厚味及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湿热下注大肠,阻滞经络,气血壅滞肛门而形成肛痈。我省很多人饮食较辛辣,而且长沙是一个夜生活丰富的城市,几个朋友晚饭聚餐,酒为餐桌上不可缺的,晚饭结束后接着夜宵,又是白酒、啤酒等各种酒类,再配上烧烤羊肉串、口味虾等。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饮酒并饮食辛辣食物,肛周脓肿占较多人群。

现代医学认为:肛周脓肿的感染灶多来自肛腺,因肛窦开口向上,粪便易进入或损伤肛窦而致感染。感染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沿肛腺导管穿过内括约肌侵入内、外括约肌之间,形成肌间隙脓肿,系始发病灶。随后脓肿沿中央腱的纤维膈向各处扩散。


临床表现:

1.男女老少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居多。

2.本病的临床特征:肛门直肠处疼痛、坠胀,局部红肿热痛,或破溃流脓,或有脓自肛门流出;有与肛门局部症状相应的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恶寒、发热或寒热交作、食欲欠佳、大便秘结等,但一般单纯、低位脓肿局部症状较重。

3.在肛缘周围出现局限性的红肿热痛的炎症病灶多半可以确认为肛门周围脓肿,但位置较高的肌间脓肿皮肤表面炎症不明显,常需结合肛门指诊,少数情况需要穿刺抽吸脓液。

4.我院采取直肠腔内B超,可以明确肛周脓肿的起源点,为肛瘘手术做准备。


鉴别诊断:

1.肛门周围皮肤感染。

2.血栓性外痔 部分患者既往患痔疮,肛周突然出现肿块,以为是痔疮发作,自行于药店购买药物外用,往往会出现疼痛难忍后才就诊。

3.肛门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本病是一种发生于肛周、会阴部、腹股沟和生殖器软组织的坏死性感染,以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组织广泛坏死,渗出液恶臭皮肤广泛坏死,病死率为25%~45%。我们在临床中往往遇到一些患者,早期被诊断为肛周脓肿,延误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切开引流,引流要通畅,不留死腔。对发生在肛提肌以下的低位脓肿如能够找到可靠的内口,应争取一次性手术处理,以防形成肛瘘。对发生在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如尚未找到可靠的内口,宜先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行二次手术。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