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如何预防结肠癌?

发布日期:2025-11-14      作者:赵文婷       编辑:宣传统战部

结肠癌是我国高发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隐匿,很多人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但它可防可控,通过科学饮食调理和规范筛查,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今天就从“饮食预防”和“筛查指南”两大核心入手,教大家做好结肠癌预防。

一、为什么结肠癌能“防”?

结肠癌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饮食、运动等因素可自主调节:

1.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毒素刺激肠黏膜;

2.久坐、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影响肠道健康;

3.家族中有结肠癌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病风险会显著升高,需重点预防。

二、饮食预防:吃对食物,给肠道“减负”

1.核心原则:高纤维+低脂

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多吃芹菜、韭菜、各种绿叶蔬菜及粗粮,促进肠道蠕动;

减少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肠道脂肪堆积。

2.推荐食物

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等,替代精制米面;

蔬果:蓝莓、苹果、火龙果等,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优质蛋白:深海鱼、鸡胸肉、豆制品,补充营养且低脂。

3.严格限制

加工肉类:香肠、腊肉、火腿等,含防腐剂和致癌物;

高糖高油:甜点、含糖饮料、油炸食品,易引发肥胖和肠道菌群失衡;

酒精: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最好不饮酒。

三、筛查指南:不同人群,筛查方式有差异

1.普通人群筛查方案

20-39岁:每5年进行1次粪便潜血试验;

40-74岁:每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同时每5年做1次粪便潜血试验;

75岁以上:根据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调整筛查频率或停止筛查。

2.高危人群筛查方案

家族中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结肠癌;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

既往有结肠息肉病史。

筛查建议:40岁起每5年做1次结肠镜,每年做1次粪便潜血试验,必要时增加筛查频次。

四、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诊:

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柏油样;

腹痛、腹胀持续超过2周;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腹泻、便秘、排便变细);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疲劳乏力、贫血。

结肠癌的预防,关键在“早”——早调整饮食、早养成好习惯、早进行筛查。只要坚持高纤维低脂饮食,远离加工食品和酒精,按规范完成筛查,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记住,肠道健康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勤筛查”,愿每个人都能守护好肠道健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