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源性疾病,是指颈椎、胸椎、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如轻微扭伤,挫伤,过度疲劳,姿势不良,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其它疾病等),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从而引起临床多种综合征。且常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病症。孙氏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与研究,将椎源性疾病的病因归纳为:①椎间盘退行病变导致的脊柱失稳;②颈、肩、腰、背部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的脊柱失稳;③脊椎骨质增生突入椎孔,椎管或横突孔,直接压迫神经根、椎动、静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病;④椎间盘突出;⑤先天性畸形;⑥颈部及咽部炎症感染。对椎源性疾病的诊断独创三步逆推定位诊断法即: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或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伤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柱或关节。
第二步:触诊,检查定位诊断。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肉萎缩或代偿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第三步:X照片定位诊断。以此为基础,我科名老中医孙达武教授总结出“牵(牵引),摇(摇摆),顶(顶正),扳(斜扳),抖(牵抖),点(点穴),抚(抚顺)”等一整套推拿理筋手法,广泛用于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