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天气谨慎出行

发布日期:2016-07-27      

    近几天,由于路面积雪湿滑,摔伤骨折的病人逐渐增多,其中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在人行道上摔倒的。我院骨伤科接诊的因雪天摔伤的骨折患者中,主要是中老年妇女,摔伤大多集中在前臂、手腕、骶骨、髋部和脊柱等部位。部分年轻人摔伤的部位是膝、踝关节,甚至颅脑损伤。

摔伤导致骨折后,会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因此摔伤后不可用力揉按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时可使用冰敷。有出血现象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对于大腿、小腿出现畸形,有可能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如果是摔伤胸腰部,可疑胸腰椎骨折时,不要随便移动。因为脊椎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可能引起下肢瘫痪。此时不宜抱、背或扶伤者走动,要用硬板将伤者放平抬到医院。如遇休克,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救助。有些老年人摔伤后可形成嵌插骨折,伤后症状不是很典型,待1~2天后,摔伤部位疼痛越来越明显。因此,伤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冬季是骨头最脆弱的季节,人体内维生素D的浓度达到最低,从而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使骨的一个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所以骨头会比平时脆很多,有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骨折的概率还会增加。所以,冬天如遇结冰路面,行人应慢行,走一步看三步,如果不幸摔倒,应尽量用手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冰面的冲击力,减少颅脑及脊柱损伤的可能。同时,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起到对身体的平衡作用。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雪天尽可能不要出门,无论什么年纪的人尽可能不要穿皮鞋,出门时尽可能换上鞋底粗糙、有花纹的平底鞋,还要尽量避过大理石路面。摔倒后不要立即站立行走,躺在原地先看看摔伤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再活动活动关节,感觉正常后再爬起行走。如果摔倒后活动受限应求助路人或家属前往医院就诊。雪后应尽量减少开车,最好坐公交车出行,即使开车应减缓车速,低档慢行,减少行驶高坡或桥梁的机会。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