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肩袖损伤?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紧密组合而成的腱性结构。它们形成如同袖套一样的形态,紧密围绕在肱骨头的前、上、后方。肩袖对于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Rotatorcufftear)统指肩袖肌腱的损伤及继发的肩峰下滑囊炎,其中冈上肌腱在肩外展外旋时易受肩峰碾压而受损、变性及断裂,是造成肩痛的常见原因,常常会引起肩关节无力,造成某种情况下的不稳定状态。肩袖损伤可能是由年龄增大或肩袖的多度使用造成的。在我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大约1/3的人有肩部疼痛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度受限。手术修复完就可以好了吗
二、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
当肩袖损伤的病程较短、损伤程度较轻、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消炎止痛。
例如:1.制动休息:首先要做到患肩休息,症状严重时可使用上肢悬吊带进行悬吊,进行2周以上的制动休息。2.口服消炎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配合物理因子治疗效果会更佳。3.肩峰下封闭注射。大家可能担心打封闭针会上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打封闭针不会上瘾,需要打多少次是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决定的。一般推荐治疗1-3次,每次治疗间隔7天。如果经过3-4次治疗仍无明显效果,则以自己休养恢复为主。糖皮质激素若是长期、频繁使用会造成关节表面及软骨的损伤。4.物理因子治疗,离子导入、光疗、冰敷、热敷、体外冲击波疗法、神经电刺激等物理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5.运动疗法。需要注意的是一切动作均不应引起疼痛不适,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保守治疗3-6个月后病情无好转或者完全性肩袖撕裂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目的是阻断病理过程、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稳定功能。目前常采用关节镜下微创修复的方式。
三、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会逐步增加肩关节的负荷训练。
第一阶段:术后0-4周。因为“腱——骨”愈合一般需要6~8周,术后肩关节一般被置于外展休息位,一般为外展30°~45°,至少术后4周佩戴肩关节外展支具,加强周围关节的训练。
①术后患肩制动,日间冷敷,每天6-8次,每次20分钟,夜间睡觉时,可在上臂后方放置一个枕头来支撑肩部,使肩处于最舒适的位置。手、腕、前臂及肘的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3次/天,20个/次。
②夹背练习:坐在凳子或床边,双肘屈曲,肩胛骨向内夹紧维持 10 秒,3次/天,20个/次。
③掌背屈伸:患肢腕关节缓慢背伸至极限,然后缓慢屈曲至极限,一伸一屈为1下,每次运动12~36下,每天2—3次。
④钟摆运动:以躯干带动患肢划圈,避免肩部用力。
第二阶段:术后4-8周。主动训练,预防早期关节粘连。
①主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主动抬高患肢,如果吃力可在上方置一滑轮,在滑轮或者健肢的助动下上举患肢,每日3-5次,逐渐增大锻炼活动度,训练时避免疼痛。
②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
③肩袖肌群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30°-45°,上臂远端下方垫一枕头或叠起的毛巾,在各方向上施予前臂轻柔阻力,使患者进行抗徒手阻力的节律稳定性练习,引发肩袖肌群的轻度等长收缩。
④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站立位,腋下肘内侧垫一毛巾卷,使手臂有轻柔的外展(改良中立位),屈肘90°侧肩靠墙,抗墙壁阻力外展,进行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抗阻力等长收缩。
第三阶段:术后8-12周。进行肩周肌群的抗阻力量训练,提高肩关节及肩胛骨的稳定性,建立良好的运动模式。
①站立绳索或弹力带划船:患者站立,双肘屈曲 90°,背部发力带动肘关节向后,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20个/次,3次/天。
②哑铃伸、屈肘练习:患者患侧手握哑铃,做伸、屈肘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维持 5~10 秒钟,慢慢放下来,20个/次,3次/天。
第四阶段:术后12-16周。进行肌力后期强化期,使肌力和柔韧性达到正常水平,尤其是注意后关节囊的牵伸锻炼。
①继续后关节囊牵伸:患者侧卧位,肩关节前屈90°,健侧手抓持并稳定患肢,靠身体重力进行后侧关节囊的牵伸,力量逐渐增大,以不诱发严重疼痛为宜。
②划船动作或做游泳动作练习:通过此动作可以把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及上举等多方面动作联合起来练习肩关节的活动。3次/d,20分钟/次。
③哑铃锻炼:患肢持1kg的哑铃行肩关节外展、上举练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锻炼,8节为一组,每天1次或2次。
④静态跪姿支撑:患者膝关节着地,双手撑地,将小腿交叉抬离地面,维持 20~30 秒钟,20个/次,3次/天。
⑤弹力带抗阻投掷加速:患者取直立位,肩关节外展90°外旋90°,弹力带抗阻肩关节内收前屈。
手术只是治疗成功的一半,想要恢复正常功能需要认真进行术后的各阶段康复训练。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早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了解术后所受到的限制及练习的目的。患者应积极地参与到康复过程中来,完成训练计划。循序渐进,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