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冬三月万物蛰伏,养生宜收藏阳气,应顺应太阳的起落来作息,避免肾气受损,进补也是重在养阴,所以,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入冬的养生准备。
起居养生
冬季到来,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冬季睡眠应该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
冬季白天短,白昼为阳,夜晚长,夜晚为阴,正是因为冬季要养阴,所以晚上睡眠时间要比夏季更长,晚上早点睡觉,早上睡会懒觉,等太阳初升后再起床。夏天可能睡 6个小时就够了,冬季则应该睡7、8 个小时了。如果违反了阳气的活动规律,身体就很容易受邪气的困扰而衰弱。
饮食养生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皆是佳品。
在进补方面,大家需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不宜肆意进补。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高原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
运动养生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冬季运动也有原则,就是别暴露皮肤,别剧烈运动,使皮肤毛孔完全放开,否则容易感冒,寒邪入侵。
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是指皮肤的开泄。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就是指激烈运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所以,冬天的运动应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而应多做静功,比如瑜伽、慢跑、散步等这样轻缓运动才能与冬相应,才有利于养藏。滑雪、滑冰等这类季节性运动也可以,因为这些运动并不会使皮肤裸露在外,避免损伤阳气。
情志养生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新陈代谢水平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容易出现易怒、烦躁等不良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到:“恐伤肾,恐(惊)为肾志。”冬季是肾脏的主要季节,过度的恐惧和惊吓会影响肾脏的功能,损害肾中精气。
所以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除了以上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以外,您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对身体状态进行调理:
1. 艾灸穴位
立冬时节进行艾灸调理可以起到扶阳补虚的效果,选择足三里、关元、涌泉等穴位,每穴灸15~2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能忍受为度。
2. 轻捏耳垂
耳朵被称为“肾开关”,用双手轻捏双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每天2-3次,每次20下,有助于调补肾气。
3. 喝养生茶
党参、麦冬、红枣、桂圆、红茶等泡茶饮用,有温阳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
4. 中药泡脚
热水本身就有温补肾阳的作用,而在热水中加入相应的艾草、干姜、当归、丹参等中药效果会更好。泡脚时水温宜40℃左右,时长宜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