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易炫城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持续上升,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那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心衰又有哪些分类?

心衰按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室射血分数是否正常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正常两类。

心衰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不同心衰类型临床表现也有不同。

1.左心衰的表现:

(1)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及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晚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③端坐呼吸及坐直呼吸:④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供血不足。

2.右心衰的表现:

(1)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3)肾脏受损症状。

什么原因会诱发心衰呢?

(1)感染最常见的读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增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5)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6)其他疾病 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所以心衰患者的日常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病情的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下是具体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饮食护理

1.控制盐的摄入: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 5 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火腿等高盐食物,以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2.合理摄入水分:根据心衰程度和尿量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每日饮水量控制在 1500-2000 毫升。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

3.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但要避免过量增加心脏负担。

二、生活习惯

1.保证充足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较差时以卧床休息为主,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休。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水肿部位的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定期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铺整洁。

三、病情监测

1.体重监测: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测量体重,如晨起排空膀胱后穿着相同衣物测量。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可能提示病情变化,若体重在短时间内增加 1-2 公斤以上,可能存在水钠潴留,应及时就医。

2.症状观察: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的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每 1-3 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生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理管理

1.关注情绪变化: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疏解自己的情绪,得到关心和支持。

2.鼓励积极面对: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分散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五、用药管理

1.遵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恶化。

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服用利尿剂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若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