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女士因“盆腔炎性疾病”在妇科门诊看诊,门诊教授交代她用中药保留灌肠,何女士惊讶道“医生,我看妇科病,为什么要我灌肠啊?”灌肠有什么作用呢?灌肠痛不痛啊?什么情况需要灌肠呢?
中药灌肠疗法,是由东汉末年的张仲景首创。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在内、外、妇、儿、肛肠、消化、男科、肾病等各科的200余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创伤、绿色安全治疗手段。灌肠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三种重要给药途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方剂,将药液经肛门灌注于直肠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那么,对于妇科病友,为什么有的病友需要灌肠,有的就不需要呢?
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临床上用于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痛经、不孕症、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等疾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疾病的原理主要与盆腔内的解剖关系有关,子宫前邻膀胱、后邻直肠,中药灌肠液灌入直肠,直肠大量黏膜皱襞吸收药物后,弥散至盆腔间隙及与之相邻的子宫、输卵管、卵巢,减少了药物对人体胃肠道的刺激,避免了胃液及各种消化酶对灌肠液的破坏,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与药效浓度,起效迅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灌肠药物中大血藤、鸡血藤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蒲公英、厚朴、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药理成分具有增强吞噬细胞吞噬作用而达到抗炎作用,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中药灌肠疗法怎么操作呢?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相对简单,但需细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取一次性导管前端涂以润滑剂(植物油或麻油、凡士林均可)。
2.灌肠时臀部抬高>10 厘米为宜,缓慢将一次性导管插入直肠10~15厘米以上,这样不仅对患者的肠黏膜创伤小,同时能使药液到达更深的部位。
3.将灌肠液50-100 mL温度控制在38~40℃,因为温度过高,会使患者感觉不适,甚至会导致肠黏膜损伤;温度过低则肠蠕动加快,可引起患者腹痛、排便,使药液在短时间内排出。
4.将一次性注射器的一端连于一次性导管外一头,然后缓慢将药液注入患者肛门后取仰卧位休息,灌肠后平躺至少30 分钟,灌肠液的保留最好>40分钟—1小时,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疗法有什么禁忌症吗?
一般如果没有严重痔疮(经常便血、痔疮凸出严重)者,中药保留灌肠不会造成疼痛等不适,但灌肠后肠蠕动会加快,腹部会有少许胀满,大便稀溏属正常现象。若处于妊娠期、急性炎症期、腹泻者,不可使用。
中药灌肠疗法什么时候开始用?用多久呢?
中药保留灌肠一般于月经干净后2-3天开始治疗,连续用药10天为1个疗程,至少需连续用药3个疗程。
作者:妇科 徐佳 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