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阴道炎?

发布日期:2023-05-11      

一、什么是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及粘下结缔组织的炎症,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性交痛也常见,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阴道炎的分类

阴道炎主要属于中医的“带下”“阴痒”的范畴。常见阴道炎的分类:常见的阴道炎症有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阴道炎。

三、常见阴道炎的症状    

1、细菌性阴道炎症状:白带增多,灰白色,稀薄,呈泡沫状。阴道黏膜充血,散见出血点,外阴瘙痒并有灼痛,阴部恶臭。 

2、滴虫性阴道炎症状: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黄色,有时为脓性白带,常呈泡沫状,有臭味,严重者有血性白带,尿痛、尿频、血尿。

3、霉菌性阴道炎症状:外阴瘙痒,外阴及阴道灼痛,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有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性交痛,妇科检査时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粘膜面,急性期可见受损的烂面或表浅溃疡。

4、老年性阴道炎症状:白带增多,色黄,呈水状,严重时呈脓性,有臭味,有时可有血性或伴点滴出血,外阴有痒或灼热感,干痛,下腹部坠胀,波及尿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5、非特异性阴道炎症状:阴道有下坠感,灼热,伴有盆腔不适及全身乏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浆液性,有臭味。由于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

四、阴道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阴清干燥,避免搔抓,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性食品。

2、改变阴道酸碱度: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因此采用碱性溶液冲洗外阴、阴道,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可使用2%4%的小芬打水冲洗阴道,每日1-22周为1疗程。冲洗后要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3、阴道上药:使用咪唑类栓剂阴道上药,对霉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疗效。克霉唑栓每晚1,于冲洗后纳入阴道,10-14天为1疗程或达克宁栓每晚1,冲洗后道上药,71疗程

4、固醇治疗剂治疗,止痒效果良好,对患霉菌性外阴炎,阴道炎外阴痒痛难耐者更适合,外涂外阴,早晚各一次。

5、口服用药:由于霉菌感染可以通过性生活在夫妻间相互染,因此可以通过口服用药对双方进行治疗,口服同样可以抑制肠道念珠菌。氟康唑口服:一次150毫克,顿服。或斯皮仁诺口服:如为初次感染念珠菌阴道炎,斯皮仁诺药量需加大,每次服200毫克每日1次,连服3天,也可每日服两次,每次100毫克,连服3服药均在饭后。 

6、中草药:使用具有消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的中药煎水,熏洗外阴,既可以减轻症状,又能抑制消灭念珠菌。由于熏洗后患者的外阴瘙痒、灼热状明显减轻,因此更适用于急性霉菌性阴道的妇女,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另外,将中草药制成散剂或栓剂。还可以进行阴道上药。如我院自制的复方芩柏颗粒用于外阴熏洗及坐浴,与苦参凝胶搭配使用能取得良好疗效。  

五、预防与调理

由于阴道炎的发病主要与个人卫生以及相互感染等因素有关,故平时要注意清洁,防止致病菌的侵袭,杜绝传染源,并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1生活调理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洗换内裤,不与他人共用浴巾、浴盆。不穿尼龙或类似织品的内裤,患病期间用过的浴巾、内裤等均应煮沸消毒。加强卫生宣传,对工、机关、居民特别是集体宿舍的女工、女学生等,应定期普查、普治,以消灭传染源。治疗期间禁止性交,或采用避孕套以防止交叉感染。月经期间宜避免阴道用药及坐浴。反复发作者应检查丈夫的小便及前列腺液,必要时反复多次检查,如为阳性应一并治疗。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以免酿生湿热或耗伤阴血。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以驱赶外出。

3精神调理、运动调理 

阴道炎患者应稳定情绪,静养性情。并根据患者的性格和发病诱因进行心理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及时治疗生殖器各种炎症。  

预防阴道炎六注意

穿棉质内裤,并且勤洗,外阴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洗后的内裤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不要晾置于卫生间内。穿着衣物须透气,不要连续穿着连裤袜或紧身牛仔裤。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如果以前喜欢穿着泳衣坐在泳池边聊天,那以后可得改改了,在公共泳场,浴室这样的地方都不要随便坐,公共马桶也不例外。请尽量持开朗心情,因为心理原因也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使念珠菌乘虚而入。不要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清洗阴部最好用清水,而不是各式各样的洗液。

作者:妇科 朱双全 编辑:刘丹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