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是“骨头压神经”了!警惕MOG抗体相关脊髓炎

发布日期:2025-10-24      作者:赵婕妤       编辑:宣传统战部

“医生,我妈腿突然就没劲了,是不是骨头压到神经?”“我爸最近大小便失禁,查了MRI说是脊髓病变,是不是人老了退化了?”

在医院门诊,这样的提问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一听“脊髓病变”,第一反应就是“腰椎不好”“压到神经”。但其实,有一种隐藏得很深的神经免疫病,早期症状和这些极像,却不是骨头的问题,它的名字叫——MOG抗体相关脊髓炎(MOGAD)。

李阿姨的故事:从“腿软”到“瘫痪”,只用了三天

65岁的李阿姨,几天前突然觉得腿发软,走路一拐一拐的。家人以为她是“腰椎病犯了”“走路太多”,可没想到三天之内,她竟然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大小便也控制不住了!紧急送往神经内科,核磁共振显示:脊髓长段病变,但腰椎并无明显压迫。

血清检查发现:MOG抗体阳性。

最终确诊:MOG抗体相关脊髓炎。

什么是MOG抗体相关脊髓炎?

MOG,全称是“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是一种包裹在神经外层、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的重要蛋白。可是在一些人身上,免疫系统却错误地把它当成敌人来攻击,结果引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炎症。

这类疾病统称为MOGAD,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MOG抗体相关脊髓炎,病灶往往侵犯脊髓,导致运动、感觉、排泄功能严重受损。

为什么它经常被误诊?

它真的“伪装”得太像了。在临床上,MOG脊髓炎常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甚至普通的尿路感染、这就导致了延误治疗,错过最佳干预期。

常见表现有哪些?

MOG脊髓炎的发病往往突如其来,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变但有迹可循:四肢无力甚至瘫痪:从腿软到卧床,发展很快;感觉异常:如踩棉花、穿了“隐形手套袜子”;大小便异常:如尿不出来、憋不住、便秘或失禁;视力受损:部分人伴发视神经炎;

癫痫、头痛:若病灶波及脑部。

如何确诊?

医生一般会结合病史、体征以及以下关键检查:

MRI:1、视神经以累及前部多见,包括视盘以长节段病灶多见;2、头颅病灶可见于胼胝体、内囊和脑干、小脑、病灶绝大多数呈现斑片状;3、脊髓可出现长节段及短节段病灶相对多见。

MOG抗体检测:抽血查抗体,是确诊关键;

脑脊液检查(腰穿):评估炎症活动度;

排除其他疾病:如AQP4抗体相关的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能治好吗?

好消息是:MOG脊髓炎虽然凶猛,但预后相对较好,只要及时干预,很多患者可以恢复行走、生活自理。

急性期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如甲泼尼龙);必要时联合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稳定期维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定期复查影像和抗体水平,防止复发。康复治疗:早期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加强心理支持和生活护理。

李阿姨在住院两周后,腿部逐渐有力了,大小便控制也恢复了八成。后续她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免疫维持治疗,目前已能自主生活,情况稳定。

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年轻人或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走路困难、瘫痪;明明做了腰椎MRI,没压迫,却症状严重;出现大小便异常但查不出泌尿系统问题;

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视力模糊、头痛、乏力等神经症状;

这些情况,都要怀疑是不是免疫性脊髓病变,及时做MOG抗体筛查!别忽视这些信号!

不是所有“脊髓病变”都是骨头惹的祸;不是腿没劲就是“腰椎病”;MOG抗体相关脊髓炎,更像是一场身体内部的“免疫误伤”;

早诊断、早治疗,很多人都能重获新生;晚诊断、误诊断,可能换来终身遗憾!

如果你身边也有人:突然腿软,走不了路;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大小便异常,却找不出原因……

不妨告诉他们:“有一种病叫MOG抗体相关脊髓炎,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明白!”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