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旋地转?别慌!带你认清耳石症

发布日期:2025-11-10      作者:廖园园       编辑:宣传统战部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翻身准备起床,突然一阵剧烈的天旋地转向我袭来,伴随恶心感,我立刻紧紧抓住床边,一动不敢动……几十秒后,眩晕才像潮水般退去。作为一名神经内科护士,我心里立刻有了判断:这八成是‘耳石症’找上门了。”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听起来陌生、但其实相当常见的疾病——耳石症。它不致命,但发作起来真的“要命”。

一、耳石症到底是什么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内耳里一个微小的平衡器。这个平衡器里有一些比沙子还细小的“小石头”(耳石)。正常情况下,它们安稳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但如果因为疲劳、衰老、轻微外伤等原因,这些“小石头”掉了下来,滚进了旁边像过山车轨道一样的“半规管”里,麻烦就来了。

一旦你改变头位,比如起床、躺下、翻身或者抬头捡东西,这些“小石头”就会在“轨道”里滚动,刺激平衡神经,给你的大脑发送“地动山摇”的错误信号,你就感觉天旋地转了!

二、怎么判断自己可能是耳石症

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1.“动”出来的眩晕:眩晕只在改变头位时突然出现(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弯腰捡东西、仰头晾衣服)。

2.“秒算”的时长:每次眩晕的时间很短暂,通常几十秒,很少超过一分钟。

3.典型的感受:是那种“房子在转”或“自己在滚”的旋转性眩晕,而不是简单的头昏、头重脚轻。

4.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剧烈的眩晕会让你想吐。

5.无其他神经症状:通常不伴有耳鸣、耳聋(这是与梅尼埃病的区别),也不伴有手脚麻木、言语不清等(这是与脑卒中的根本区别!)。

三、得了耳石症怎么办?“神奇”的复位治疗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耳石症不需要打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

1. 原理很简单:就像用手滚动一个玻璃球,通过一系列精准的体位变化,利用重力,让掉进“轨道”的“小石头”沿着原路滚回它原来的位置。

2. 过程很神奇:医生会让你躺在床上,扶着你的头做几个特定的动作。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做完之后,你再做那个原来会诱发眩晕的动作,往往会发现眩晕感奇迹般地减轻或消失了。

3. 切记要专业:强烈建议去找医生操作。因为需要先通过检查判断你的“小石头”掉在了哪边的哪条“轨道”里,才能选择正确的手法。

【重要提醒】:虽然网上有复位教程,但强烈建议您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操作。因为需要先明确诊断、判断是哪一侧、哪个半规管的问题,才能选择正确的复位手法。自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耳石跑到更复杂的位置。

四、复位后注意事项(来自护士的贴心叮嘱)

复位成功后,并不是万事大吉。医生会交代一些注意事项,我也严格遵守了:

1.高枕卧位: 复位后当晚,我用了两个枕头睡觉,保持头部抬高30度左右。

2.避免剧烈运动: 一周内,避免做快速低头、仰头、甩头等动作(比如跳绳、游泳、仰卧起坐)。

3.向健侧卧睡: 医生告诉我,短期内尽量向没发病的那一侧侧睡。

4. “慢”字当头: 所有体位变化,特别是起床、躺下,动作一定要慢,给耳朵里的“水平仪”一个适应时间。

耳石症虽然发作起来很吓人,但它是一个“良性”的、可治愈 的疾病。关键在于正确识别,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最后,如果您出现眩晕,并且符合“一动就晕,不动不晕”的特点,别硬扛,也别自己吓自己以为是中风。 请挂神经内科的号,让医生为您做一个专业的评估和复位治疗。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对这个病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它突然来袭时,能够从容应对!

专家简介:叶海敏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药协会脑病学会眩晕学组常务委员,湖南省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前往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以及多家眩晕中心进修学习。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科技厅、教育厅及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多篇,并参与撰写中成药治疗眩晕的用药指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晕、头痛、失眠、面瘫、面肌痉挛、中风、帕金森病、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失调,颈肩腰腿疼等痛证及亚健康的中医调理。尤精于眩晕的中西医诊疗。坐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二、周三、周五上午、周四下午。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