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鼻日的由来与意义
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全国爱鼻日”,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发起设立。这一节日旨在呼吁公众关注鼻部健康,普及鼻腔疾病的防治知识,提升人们对鼻部功能的认知——鼻子不仅是呼吸的“第一道门户”,更是健康的重要屏障。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健康 从“鼻”开始。
核心意义:
打破“鼻病是小问题”的误区,减少因忽视导致的并发症。
推动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慢性疾病的规范治疗。
倡导儿童及青少年鼻部发育健康管理,预防腺样体面容等问题。
鼻子:被低估的“人体空气净化器”
鼻子看似平凡,却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
呼吸功能:每日过滤约10,000升空气,拦截粉尘、病菌。
加温加湿:鼻腔黏膜使吸入的空气接近体温,湿度达95%,保护肺部。
免疫防御:黏液中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可杀灭病原体。
嗅觉与共鸣:识别气味、辅助语言发声,影响食欲与情绪。
数据警示: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超2.5亿,70%未规范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发病率达30%,长期口呼吸可致颌面畸形、智力发育迟缓。
警惕!这些鼻部问题正在偷走健康
过敏性鼻炎
症状: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
误区:“春天打喷嚏正常”“抗过敏药有依赖,忍忍就好”。
危害:40%可能发展为哮喘,儿童易并发中耳炎、睡眠障碍。
鼻窦炎
急慢性区分:急性多伴头痛、黄脓涕;慢性以鼻塞、嗅觉减退为主。
隐蔽危害:炎症可能波及眼眶、颅内,引发视力下降或脑膜炎。
鼻出血
常见诱因:干燥、外伤、高血压、血液病。
急救误区:仰头止血(易呛咳)、塞纸巾(加重黏膜损伤)。
腺样体肥大(儿童专属)
信号: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窦炎、“痴呆面容”(上唇短厚、牙列不齐)。
科学护鼻指南:从日常细节做起
正确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器清洁鼻腔,每日1-2次(尤其过敏季节)。
忌:频繁抠鼻、暴力擤鼻(应单侧轻压交替擤)。
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湿度40%-60%,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除螨。
雾霾天外出戴防尘口罩,回家漱口洗鼻。
饮食与运动:
补充维生素C、Omega-3(如深海鱼),减少辛辣刺激食物。
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
儿童专项防护:
3岁以上建议筛查腺样体,早发现早干预。
纠正口呼吸习惯,必要时使用口呼吸矫正贴或正畸治疗。
爱鼻日行动:你的鼻子需要一次“深度体检”
义诊与筛查:
全国多家医院提供免费鼻内镜、过敏原检测服务。
重点人群:长期鼻塞儿童、过敏史者、鼻出血频繁者。
科普宣传:
发布《鼻腔健康白皮书》,揭露十大伤鼻习惯(如滥用鼻喷药)。
短视频平台发起#我的护鼻妙招#话题,分享科学护理经验。
患者关爱计划:
慢性鼻病患者建档管理,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开通鼻健康热线,解答用药、手术等疑虑。
常见误区QA
Q:鼻炎无法根治,治疗没用?
→错!规范用药(如鼻用激素)、脱敏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避免并发症。
Q:洗鼻会破坏鼻腔环境?
→科学配比(0.9%生理盐水)、正确操作可安全清除过敏原,反而保护黏膜。
Q:孩子打鼾是睡得香?
→警惕!可能是腺样体肥大,长期缺氧影响智力与身高发育。
爱鼻,从今天开始
鼻子是生命的“第一卫士”,却常被我们忽视。值此爱鼻日,让我们:
✅花5分钟学习鼻腔自检方法(观察分泌物、呼吸通畅度)。
✅带家人做一次专业鼻部检查,尤其关注儿童发育。
✅转发科普知识,破除谣言,让更多人远离鼻病困扰!
记住:健康呼吸,始于鼻尖;珍爱生命,从“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