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鼻咽喉科 李钟剑
正值暑假出游的高峰期,海滨峡谷,湖光美景,一家老少好不惬意!
但有时候破坏你外出游玩好心情的,不是景区的人山人海,而是晕车!
旅途晕车,简直痛苦至极,胃里的食物翻江倒海往上涌,很可能下一秒就吐得翻天覆地!
晕车是怎么回事?
当人在受到特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后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比如晕车、晕船、晕机反应,医学上称之为“晕动症”。又叫“运动病”。晕动证认为与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有关。
前庭神经元位于内耳,前庭神经核位于后颈部脑干,属于第八对脑神经主管,它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当乘车时突然启动、颠簸运行、紧急刹车,拐弯时,人处于“被摆动”状态,此时,视觉和位置平衡感发生了冲突,大脑信号会感觉混乱,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晕车。
这种疾病目前没有彻底控制的办法,抗晕动药能够很好的缓解痛苦。
如何正确使用晕车药
一、抗组胺药(镇静止呕)。常用茶苯海明片,又称为乘晕宁,1~2片,口服,是最常用的短效晕车药。作用时间在4-5个小时,需要延长抗晕动时间可在4小时后加服1片。
二、抗胆碱药(松弛胃肠平滑肌痉挛并减少唾液分泌):氢溴酸东莨菪碱,属于长效晕车药,当乘车时间较长、行程较远时适合使用,如东莨菪碱贴片,也叫可弥特,药效可维持2-3天。贴片一般4小时才开始发挥作用,建议在出发前一晚贴,或提前5-6小时贴于耳后翳明穴部位,乘车结束后即可取下贴片。需注意,东莨菪碱可以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慎用。
三、抗多巴胺剂(中枢性镇吐)。胃复安片又叫灭吐灵:1~2片,乘车前15~30分钟或餐前半小时吞服。锥体外系副作用明显,不宜多用。
以上介绍的这几类药都是非处方药,也就是说您可以就近直接在药店买到。
晕车药最佳的服用时间,是登车前30分钟。服用半小时后在身体内达到药物的高峰浓度,能对前庭中枢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晕车的症状一旦发生以后,服用晕车药是没有用的。所以,提前用药预防才是最关键。
有人问我:这晕车药怎么跟安眠药一样,吃完就想睡觉呢?
晕车药都是对症处理,副作用嗜睡其实也就是治疗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都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表现特点就是嗜睡,能减轻大脑皮层对晕车的应激反应,起到抗晕止吐的效果。
孕妇不宜服用晕车药,可能对胎儿和孕妇本身带来潜在的危害。宜静养不建议远途出行。近距旅行前注意饮食卫生,旅行时尽量选择让自己舒适的座位面向前方;乘车前,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6,或者咀嚼生姜片来缓解呕吐、恶心等症。
儿童晕车药减量。8岁以下的儿童,由医生处方比较好。
家有防晕小妙招
1.用姜片贴于耳后翳明穴,再用伤湿止痛膏粘贴,可降逆止呕。
2.吃点开胃的东西,如橄榄或柠檬,口含或嚼食芒果、话梅、姜片糖、薄荷糖、酸味果等食品,少量吃点苏打饼干帮助稀释胃液,有助于缓解晕车反应的出现。
3.按压内关穴是一个很有效又安全的止晕良方。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穴位气感强烈,当拇指指甲轻轻地按压,就会有酸胀感。晕车时用拇指按压内关穴3-5分钟,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降逆止痛作用,能有效的缓解症状。
4.风油精、清凉油涂在额头的太阳穴、肚脐眼上的神阙穴,也能很好的防晕。能开窍醒脑、调理肠胃。
5.柠檬水,或温醋水: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
6.橘子皮挤捏后释放的陈皮挥发油,可以芳香化浊,降逆止呕。
预防晕车这样做
乘车前,不要吃得太多,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太多的肉!不吃巧克力!
乘车时,车内通风透气,衣着舒适轻软,心情愉快,不要反复的摇动头部尤其小孩,不要在车船上到处奔跑,不要看书读报、看手机打游戏,最好是看远方的景物。
多做一些平衡运动方面的练习和训练,循序渐进,增加对这种刺激的耐受性,改善自已身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减少晕动症发生。如休闲时划船、荡秋千、跳舞等。
平时加强体质,不患感冒,出行时可以减少晕动症的发生。
最后,祝各位朋友们旅游更加舒适快乐,笑口常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