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发布日期:2022-03-04      

   今年“全国爱耳日”、“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是“谨慎用耳,聪耳一生”!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但主管我们听觉的听声细胞――毛细胞,却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死而不能复生”。一旦毛细胞死亡,目前尚无任何方法使死去的毛细胞再生,或者有新生的毛细胞取代原有死亡的毛细胞。而且随着毛细胞的死亡,由于没有足量、有效的声信息传入中枢(大脑),长此以往,听觉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出现退化。临床上可表现为听障患者的言语分辨能力下降,即听声不辨意。

   引起毛细胞死亡最常见的原因:

   (1)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即常说的“老了”。我们的听毛细胞也不例外,它也会随着年岁增长逐渐衰老死亡。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3位就有1位有听力下降;8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有老年性耳聋。但每个人老化时间、老化程度却不尽相同,这与遗传基因及个体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2)噪声的暴露

   噪声无处不在。噪声的强度和暴露的时长共同决定了毛细胞的命运。高强度的噪声,例如声强很大的爆震声,可瞬间摧毁我们的毛细胞,立马导致听力丧失。而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听力的更多的是娱乐噪声,诸如经常戴耳机、出入娱乐场所或工作环境噪音很大,这类噪声将在无形中慢慢破坏我们的毛细胞,等发现交流有障碍时,听力已无法挽回。

   (3)耳毒性药物

   一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抗肿瘤药物(顺铂)等均可“毒死”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无数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毛细胞的“再生”,尽管在此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毛细胞再生的临床应用,也无药物能使毛细胞再生。因此,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人工听觉技术,仍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听力障碍人士的主要康复手段。

   最后,让我们共同爱护我们“只有一次生命的毛细胞”吧谨慎用耳,聪耳一生!

作者:彭斌 龚美萍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